落草的拼音、解释、组词

落草的简介:

luò/là cǎo
1.入山林与官府为敌。 2.谓婴儿出生。

  • 修订版
  • AI解释

1. 1.沦落山林为盗匪。《水浒传》第二回:「小人等三个,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

2. 婴儿出生。《红楼梦》第二五回:「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

3. 随便、草率。《朱子语类辑略.卷七.总训门人》:「如今未曾看得正当底道理,便落草了,堕在一隅一角上。」

《落草》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通常用来描述某些特定情境或文学作品中的情节。它主要出现在一些古典文学和民间传说中。根据其字面意义,“落”可以理解为“离开”,“草”则常被用作泛指“地方”。因此,《落草》一般是指从某种束缚或限制中解脱出来,或者是在某个地方开始新生活、新的生涯的情景。

详细解释:

  • 出处:《落草》这个词汇最著名的出自于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用来形容梁山好汉们从官府的压迫下逃脱,选择在梁山泊上开始自己的英雄生涯。
  • 含义延伸:除了字面意义外,“落草”还有一种象征性含义,指的是一种自由的生活状态或选择逃离某种不满意的环境和生活。

造句:

  1. 自从他决定“落草”为寇,梁山便多了一位勇猛的英雄。
  2. 她厌倦了都市的生活压力,“落草”到乡村,过起了田园般宁静的日子。
  3. 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小王选择了“落草”,告别了稳定但无趣的工作。
  4. 在那个乱世中,许多百姓因为无法忍受官府的剥削和压迫而纷纷选择“落草”,加入山贼或农民起义军之中。
  5. 想要过上真正自由的生活,就必须勇敢地“落草”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有其他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解释的地方,请随时告诉我。

分词解释

là,luò,lào

1 丢下,遗漏:丢三~四。~了一个字。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