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簦的拼音、解释、组词
担簦的简介:
dān/dàn/dǎn dēng
1.背着伞。谓奔走﹐跋涉。
1.背着伞。谓奔走﹐跋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簦,有柄的竹笠。担簦形容贫贱的生活。南朝宋.吴迈远〈长相思〉诗:「虞卿弃相印,担簦为同欢。」
《担簦》是一个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文化词汇,主要用来形容古人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行为。在古代,为了迎接和接待重要的客人或者贤者,主人可能会亲自携带伞盖(称为“簦”)去迎接,以示对客人的尊敬与重视。“担簦”这一行为体现了深厚的人际交往礼仪和高尚的待人之道。
详细解释
- 簦:古代的一种伞具,通常是用竹子或木头制成,用于遮阳避雨。
-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担簦”往往象征着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与热情,以及其高尚的人格魅力。它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行为,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精神层面的追求。
造句
- 古代贤士周公旦曾亲自“担簦”去迎接前来拜访他的著名学者,以表示对其学术成就和人格的高度敬仰。
- 作为一名企业家,在接待重要客户时,“担簦”的精神同样适用,即用最大的诚意和热情来欢迎每一位合作伙伴。
- 李白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担簦”般对待朋友的态度,这不仅表现了他豪迈的性格,也体现了对友情的珍视。
- 在现代的企业文化中,“担簦”的精神可以被理解为公司领导亲自接待重要客户或嘉宾,以展现公司的重视程度和专业素养。
- 每当有重要的访客来临,这位经理总是亲力亲为地“担簦”,迎接每一位客人。
通过上述解释与造句,希望能更深入地理解和使用“担簦”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词语。
分词解释
担
dān,dàn,dǎn
1 用肩膀挑:~水。2 承当,负责:~负。~任。~当。~待(①原谅;②担当责任)。~重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