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始的拼音、解释、组词

四始的简介:

sì shǐ
1.旧说《诗经》有四始,各家说法不一:(1)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孔颖达疏引郑玄《答张逸》云:"四始,'风'也,'小雅'也,'大雅'也,'颂'也。此四者,人君行之则为兴,废之则为衰。"(2)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说《诗经》有四始,其说法有二:(1)指风、小雅、大雅、颂。〈诗大序〉:「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自商暨周,雅颂圆备,四始彪炳,六义环深。」(2)指风、小雅、大雅、颂的首篇。《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

2. 农历元旦。因正月初一为年、时、月、日的开始,故名。《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四始者,候之日。」唐.张守节.正义:「谓正月旦岁之始,时之始,日之始,月之始,故云『四始』。」

《四始》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中的一个术语,出自于《毛诗序》,指的是《诗经》中《关雎》、《文王》、《鹿鸣》、《文王有声》这四首诗歌。这四首诗歌被视为《诗经》的开始部分,并且被看作是《诗经》乃至整个儒家经典的起始,代表了思想和艺术的最高起点。

详细解释

  1. 《关雎》: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爱情颂歌之一,表现的是君子对淑女的爱慕之情。这首诗也常被认为是所有诗歌之首。
  2. 《文王》:讲述了周文王姬昌的事迹和德行,在古代被视为仁君典范的作品,表达的是对先贤的追忆与崇敬。
  3. 《鹿鸣》:这首诗描绘了宴请宾客的情景,提倡礼贤下士、和睦共处的价值观。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的重要理念之一——和谐社会。
  4. 《文王有声》:通过周文王的事迹进一步强调了他的德行和智慧,同时预示着他的儿子武王会继承他的事业,建立新的王朝。

造句

  1. 研究《诗经》时,《关雎》与《鹿鸣》常常被一同讨论,因为他们分别代表着爱情与和谐的主题。
  2. 在探讨古代文人精神时,学者们往往会提及《文王》,以表达对仁君的敬仰之情。
  3. 诗人喜欢引用《鹿鸣》中的句子来表达对友朋相聚的美好祝愿。
  4. 那首歌仿佛是《诗经》中的《文王有声》,既庄重又充满力量。
  5. 这个典故可以追溯到《四始》之一的《关雎》,提醒人们即使在现代社会,真挚的情感依然值得珍视。

分词解释

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方。~边。~序(即“四季”)。~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shǐ

1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开~。~终。~祖。~创。周而复~。2 才,刚才:方~。~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