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平原的拼音、解释、组词

东北平原的简介:

dōng běi píng yuán
中国最大的平原,主体部分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间,南临辽东湾,由松花江、嫩江和辽河冲积而成,北部称松嫩平原,南部称辽河平原。通常将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会合处的三江平原也包括在内。面积约3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200米以下。中国重要农业基地,提供大量商品粮。石油资源丰富。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位于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之间,南北长约一千公里。为中国大陆面积最大的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以及辽河的冲积物组成,地表外貌呈缓起伏状,高度则不超过海拔二百公尺,大部分地区为厚层的黑色土壤所覆盖。也称为「松辽平原」。

东北平原》这个词语并非标准的汉语词汇,但它描述的是中国地理上的一个重要区域——东北地区的平原部分。东北平原位于中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大部地区以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部分地区。它是中国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之一,被称为“北大荒”,后来通过大规模的开发成为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如今更被誉为“北大仓”。由于其肥沃的土地、优越的气候条件(如温暖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使得东北平原能够广泛种植各种农作物,尤其是大豆、玉米和水稻。

详细解释

  • 地理位置东北平原主要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以及辽河平原。
  • 气候与土壤:该地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夏季温暖湿润,有利于作物生长;黑土层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发展农业。
  • 经济特色:除了丰富的农业生产外,东北平原还依托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造句

  1. 大豆是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之一。
  2. 这片肥沃的土地滋养了整个东北平原上的庄稼。
  3. 在过去几十年里,通过科学育种技术的应用,东北平原实现了作物产量的巨大提升。
  4. 每年秋天,当农民收割玉米时,可以看到东北平原上金黄色的田野一片繁忙。
  5.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东北平原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

分词解释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běi,bèi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左手的一边,与“南”相对:~方。~辰(古书指北极星)。~上(古代以北为上,后指去本地以北的某地,与“南下”相对)。~极星(出现在天空北部的一颗亮星,人常靠它辨别方向)。~国(指中国北部)。2 打了败仗往回逃:败~。

píng

1 不倾斜,无凹凸,像静止的水面一样:~地。~面。~原。2 均等:~分。~行(xíng)。抱打不~。公~合理。3 与别的东西高度相同,不相上下:~列。~局。~辈。4 安定、安静:~安。~服。5 治理,镇压:~定。6 抑止(怒气):他把气~了下去。7 和好:“宋人及楚人~”。8 一般的,普通的:~民。~庸。~价。~凡。9 往常,一向:~生(a.从来;b.终身)。~素。10 汉语四声之一:~声。~仄。11 姓。12 〔~假(jiǎ )名〕日本文所用的草书字母。13 古同“评”,评议。

yuán

1 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2 本来:~样。~型。~址。~主。3 谅解,宽容:~宥。~谅。4 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5 同“ 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