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周公的简介:

zhōu gōng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春秋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西元前1105)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天下大治。也称为「姬旦」、「周旦」。

周公》,通常指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军事家,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之弟。在西周初年,他辅佐成王,推行了多项重要改革,被誉为“周公制礼作乐”,对于周朝的制度建设以及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详细解释:

  1. 身份背景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之一,在武王克商后,即位为王前的重要辅政者。
  2. 历史贡献:他负责安定国事、制定礼法等,对巩固新建立的周朝政权起了关键作用。
  3. 文化影响:《周公》还经常与“孔子”并举,在儒家经典中,《周易》和《周礼》被认为是周公所著或整理而成的重要文献。

造句:

  1. 在中国历史上,周公被尊为智慧的象征,他的治理之道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
  2. 这次改革借鉴了周公治国的理念,希望能够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3. 周公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更在文化传承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4. 作为学生,我们应该学习周公的勤勉精神和治理智慧。
  5. 研究《周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周公的思想精髓。

分词解释

zhōu

1 圈子,环绕:~围。~天。~转(zhuǎn )。~匝(①环绕;②周到)。2 普遍、全面:~身。~延。~全。~游。3 时期的一轮,亦特指一个星期:~岁。~年。~期。~星(十二年)。上~。4 完备:~到。~密。~详。~正(端正)。~折(事情进行不顺利)。5 给,接济:~济。6 中国朝代名:西~。东~。北~。后~。7 姓。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