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罗的拼音、解释、组词

多罗的简介:

duō luó
1.梵文Pattra的译音。亦译作"贝多罗"。树名。即贝多树。形如棕榈,叶长稠密,久雨无漏。其叶可供书写,称贝叶。 2.食器。 3.脂粉盒。 4.鲁莽。 5.满语美称,加在爵位的前面。如"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又称郡王﹑贝勒的女儿为"多罗格格"。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眼睛。比喻精明能干。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我做斗子十多罗,觅些仓米养老婆。」

2. 做事鲁莽,缠夹不清。元.无名氏《争报恩》第三折:「我可也千不合,万不合。一时间做事忒多罗,没来由结识这个,义认那个,我正是识人多者是非多。」

3. 满洲话。加于爵位上的美称。如:「多罗郡王。」

4. 植物名。冬青科冬青属,常绿乔木。高十五公尺,树皮灰黑,叶呈长椭圆形,可供书写。盛产于南洋。

在中文中,“多罗”并不是一个常用或常见的词汇,它可能有多种含义,具体取决于上下文。根据目前所知的资料和文献,“多罗”通常是指佛教中的一个概念或梵语中的词语。以下是关于“多罗”的详细解释:

  1. 多罗(摩诃都拏):在早期佛教文献中,"多罗"有时被用来指代佛陀的一个弟子。不过,这种情况较为罕见,更常见的是它作为佛教术语的一部分出现在经文或注疏中。

  2. 摩诃都拏:这是“多罗”的正式写法,在《大藏经》等佛教经典中,这个词语常出现。它在不同的翻译版本中有不同的意译,例如可以被解释为“广大的弟子”、“贤圣弟子”等,具体意思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以下是使用“多罗”(摩诃都拏)的五个造句:

  1. 《金刚经》中提到:“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众中有大弟子名曰多罗。”这句话意指当时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说法时,有名为多罗的大弟子。

  2. 在探讨佛教经典时,学者们可能会引用经文中的句子:“如来之子,名为多罗,以其智慧深厚,常为大众解说佛法。”

  3. 考虑到“多罗”在佛学研究中的重要性,现代的研究者会说:“研究《大藏经》中关于‘多罗’的记载对于理解早期佛教教义具有重要意义。”

  4. 在一些佛教故事或寓言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句子:“彼僧名为多罗,因其修行精进,常能感化众生。”

  5. 当涉及到对古代佛经的研究时,研究人员会提到:“通过对《大藏经》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多罗’不仅是一个弟子的名字,也是一个象征性的名词,代表着智慧和觉悟的境界。”

请注意,“多罗”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上述造句主要是基于其在佛教经典中的用法进行的构想。在实际对话或写作中使用时,请确保上下文能够清晰表达出所要传达的意思。

分词解释

duō

1 数量大,与“少”、“寡”相对:人~。~年。~姿。~层次。~角度。~难(nàn )兴(xīng )邦。~~益善。~行不义必自毙。2 数目在二以上:~年生草。~项式。~义词。~元论。3 有余,比一定的数目大:~余。一年~。4 过分,不必要的:~嘴。~心。~此一举。5 相差的程度大:好得~。6 表示惊异、赞叹:~好。7 表示某种程度:有~大劲儿使~大劲儿。8 表疑问:有~大呢?~会儿?9 姓。

luó

1 捕鸟的网:~网。2 张网捕捉:~掘(用网捕麻雀,挖掘老鼠洞找粮食。喻用尽办法筹措款项)。门可~雀(形容门庭冷落)。3 搜集,招致,包括:~捕。~致(招请人才)。网~。包~。~织罪名(虚构罪名,陷害无辜)。4 散布:~列。5 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用的器具:绢~。6 用罗筛东西:~面。7 轻软有稀孔的丝织品:~绮。~扇。8 量词,用于商业,一罗合十二打。9 同“ 脶 ”。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