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的拼音、解释、组词
处暑的简介:
chǔ/chù shǔ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 2.北方人称农历七月间的小蜻蜓为"处暑"。
1.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公历八月二十三日左右。 2.北方人称农历七月间的小蜻蜓为"处暑"。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此日过后,夏天的暑气渐将结束,天气渐转凉爽。【例】过了处暑后,秋天便渐渐来临了。
1. 二十四节气之一。阳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此日过后,夏天的暑气渐将结束,天气渐转凉爽。
《处暑》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8月23日左右。它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处"在这里有“结束”的意思,"处暑"就是指炎热的暑天逐渐退去,意味着将进入秋凉时节。
【详细解释】 1. 出处:《逸周书·时训解》中有记载:“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里的“处”字用来形容暑热天气即将停止,不再继续。 2. 物候特点:处暑期间,气温逐渐下降,早晚温差加大,部分地区会开始出现秋凉和秋雨的现象。 3. 农事活动:古代农民根据节气安排农业生产。处暑时节是收获稻谷、棉花等农作物的好时机,也是秋季播种作物(如小麦)的关键时期。
【造句】 1. 今年的处暑来得早一些,天气迅速转凉,人们纷纷添衣保暖。 2. 处暑后,早晚温差增大,适合外出活动和锻炼身体。 3. 秋风送爽时节,正是观赏枫叶的好时机。每年处暑之后,各地公园里都充满了赏秋的游客。 4. 在处暑到来之际,农民们抓紧时间收割成熟的庄稼,以确保秋季作物的安全过冬。 5. 处暑前后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时期,建议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蜂蜜等。
这些造句不仅反映了处暑时节的特点和习俗活动,同时也传递了这一节气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