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之玉的拼音、解释、组词
荆山之玉的简介:
jīng shān zhī yù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荆山:山名,此山产宝玉,据传和氏璧就出自此山。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荆山所产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进献楚王,初不为王所信,致双足被刖,直到文王时方从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资质美好。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1. 荆山所产的玉石,即和氏璧。楚人和氏得玉璞于荆山,进献楚王,初不为王所信,致双足被刖,直到文王时方从玉璞中得到美玉的故事。见《韩非子.和氏》。后比喻资质美好。《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人自谓握灵蛇之珠,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
《荆山之玉》这个词语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它通常指的是传说中的宝玉,具体来说是指在古代荆州附近的荆山上所出产的玉石。在中国文化中,“荆山之玉”常常被赋予象征纯洁、高雅和珍贵的意义,多用于比喻人或物的卓越品质。
-
出自典故:据传,荆山(今湖北襄阳西北)出产的一种美玉,因其质地细腻、色泽温润而著称。《左传》中有“瑕不掩瑜”的说法,《诗经·卫风·淇奥》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方式,后来人们常将这种宝玉称为“荆山之玉”。
-
象征意义:“荆山之玉”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存在,更多的是象征着美德和才智的结晶。在中国文化里,它往往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才华横溢,或是赞美某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或珍贵性。
-
使用场景:在文学作品中,“荆山之玉”常被用作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对人物品质或事物价值的高度赞赏。例如,在描述一个人文雅且有才华时,可以称其为“荆山之玉”。
接下来,我为您提供五个句子作为造句的例子:
- 他的画作如同荆山之玉,每一笔都透露出作者的高超技艺。
- 在这次比赛中,她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观众和评委的一致好评,仿佛是荆山之玉般珍贵难得。
- 老王为人正直、品德高尚,人们常说他是一块未经雕琢却质地优良的荆山之玉。
- 这种工艺技术精巧绝伦,就像古代传下的荆山之玉一样令人叹为观止。
- 为了保持这份遗产的独特性和价值,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并传承这种如同荆山之玉般珍贵的文化传统。
分词解释
荆
jīng
1 落叶灌木,叶有长柄,掌状分裂,开蓝紫色小花,枝条可编筐篮等(亦称“楚”):紫~。~条。~棘。披~斩棘。2 古代用荆条做的刑仗:负~请罪。3 中国古代“九州”之一,春秋时楚国别称:~州。~璞(喻美质、未经任用的卓越人才)。4 旧时对人谦称自己的妻子:拙~。山~。~妻。5 姓。
山
shān
1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2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3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4 姓。
之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玉
yù
1 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石。~器。~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金~良言。~不琢,不成器。2 美,尊贵的,敬辞:~泉。~液(美酒)。~言。~姿。~照(敬称别人的照片)。~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立。金科~律。金~其外,败絮其中。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