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丝的拼音、解释、组词
拔丝的简介:
bá sī
1.把原料拉制成丝状。 2.烹调方法之一。把马铃薯﹑苹果之类的食物放在熬滚的糖锅里搅拌,取食时,糖遇冷会拉成丝状。
1.把原料拉制成丝状。 2.烹调方法之一。把马铃薯﹑苹果之类的食物放在熬滚的糖锅里搅拌,取食时,糖遇冷会拉成丝状。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把糖加热而制成食品的方法。糖液浓稠,拉而见丝,故称为「拔丝」。如「拔丝山药」、「拔丝莲子」等。
2. 一种金属加工的方法。将金属材料拉制成细条状。如:「这艘银船的帆缆是用拔丝方式制成。」
《拔丝》这个词通常在烹饪领域使用,用来描述一种特定的烹饪技巧。这种技术主要用于制作甜品或某些菜肴,通过使糖溶解后冷却成固态,再加热使其液化而形成细长的糖丝包裹在食物上。这种方法不仅增加了菜品的独特口感,还增添了视觉上的吸引力。
详细解释:
- 拔丝法:一种烹饪技巧,在准备甜点或其他特定食品时,将糖(通常是砂糖)加热至融化状态后冷却成固态,随后再次加热使其液化形成细长的糖丝包裹在食物表面。
- 制作过程:首先将适量的砂糖加入锅中,小火慢慢加热并不断搅拌至其完全溶解并变成金黄色液体。接着将预先准备好的食材放入热油中炸熟或蒸煮到合适的状态后迅速倒入融化的糖液中快速翻炒几下,使其均匀地被包裹上一层糖丝。
- 关键点:拔丝的关键在于控制好糖的温度变化和火候掌握,过高的温度容易烧焦且无法形成糖丝;而过低则不能拉出细腻的糖丝。
造句:
- 做拔丝地瓜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糖要融化后再慢慢冷却。
- 拔丝苹果是我最喜爱的一道甜品,每块都挂着金黄的糖丝。
- 爷爷教我做菜,第一堂课就是拔丝技术,说是要掌握好温度和时间。
- 今天的晚饭是一道拔丝香蕉,外层的糖衣在口中慢慢融化,十分美味。
- 拔丝技术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需要精准的操作才能做出完美的作品。
分词解释
拔
bá
1 抽,拉出,连根拽出:~腿。~草。~牙。~苗助长。2 夺取军事上的据点:连~数城。3 吸出:~毒。~火罐儿。4 选取,提升:提~。~擢。5 超出,高出:海~。挺~。~地(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尖儿。出类~萃。6 把东西放在凉水里使变凉:把西瓜放在冰水里~一~。7 改变:坚韧不~。心志不可~。
丝
sī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