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书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书的简介:
wén shū
①各种文件的统称。有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之分。前者即公文,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家族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书信、日记、家谱、契约、合同等。②指从事文书工作的人员。
①各种文件的统称。有公务文书和私人文书之分。前者即公文,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家族在社交活动中形成的书信、日记、家谱、契约、合同等。②指从事文书工作的人员。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统称公文、契约等文件。【例】到各级行政机构去办理事务,免不了要填写申请文书。
2. 从事文书工作的人员。【例】关于上次的会议记录,文书会提供给大家。
1. 文字。《史记.卷八七.李斯列传》:「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汉书.卷九四.匈奴传上》:「无文书,以言语为约束。」
2. 书籍。《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秦王怀贪鄙之心,……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三国志平话》卷上:「见有文书一卷,取出看罢,即是医治四百四病之书。」
3. 统称公文、契约等文件。《三国志.卷五二.吴书.张顾诸葛步传.顾雍》:「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三国演义》第四回:「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
4. 司理文书的人员。
《文书》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主要指代书写或记录下来的文字资料。以下是针对“文书”的详细解释:
-
广义理解: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文书》泛指任何形式的书面文字材料,包括但不限于合同、协议书、公文、报告等。
-
具体应用:
- 在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中,《文书》常用来指官方文件或正式文档,如工作计划、通知公告等。
-
在法律领域内,《文书》特指按照法律规定形式制作的书面文件,比如起诉状、答辩状、判决书等。
-
造句:
- 公司的规章制度需要以正式的文书形式发布给全体员工阅读和遵守。
-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会仔细审查所有相关的文书材料。
- 每次会议结束后,秘书都会整理出一份详细的会议纪要文书存档。
- 在签订合作意向书之前,双方需要充分了解文书内容并确认无误。
- 公司新入职员工需要接受一系列培训课程,并在完成之后签署相应的培训证明文书。
通过以上解释和例句可以看出,《文书》不仅是一个简单的词汇表达,它还涵盖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在不同的领域中,“文书”具有特定的含义与功能。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书
shū
1 成本的著作:~籍。~刊。~稿。~香。~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信。~札。~简。~函。3 文件:证~。说明~。4 写字或写的字:~法。~写。~桌。~案。~画。5 写文章:大~特~。罄竹难~。6 字体:草~。隶~。楷~。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说~。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