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之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府之国的简介:

tiān fǔ zhī guó
天府:天生的仓库;国:地区。原指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区。后专指四川。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 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三国演义˙第六十回:益州 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四川省的别名。见四川省条。

1. 形容地势险要、土地肥美、物产丰富的地方。【例】四川有天府之国之称。

1. 形容地势险要而物产丰富的地方。《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三国演义》第六○回:「益州天府之国,非治乱之主,不可居也。』」

2. 四川省的别名。参见「四川省」条。

天府之国》这个词组主要用来形容四川盆地,是中国古代对这一地区的美称。它不仅因为气候适宜、物产丰富而得名,还因为它历史上是许多著名治水工程和水利工程的所在地,如都江堰等,使得该地区能够有效抵御自然灾害,从而成为稳定农业生产的理想区域。

详细解释

  • 天府:意思是“天赐之地”,形容这个地方具有极高的自然价值或生产力。
  • 之国:“之”是结构助词,用于连接两个名词;“国”在这里可以理解为“地方”或“地区”。因此,“天府之国”整体上强调的是一个土地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的地方。

造句

  1. 成都是中国的天府之国之一,这里的川菜闻名遐迩。
  2. 自古以来,成都就是著名的天府之国,这里气候温和,土壤肥沃。
  3. 西南地区的许多城市都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例如重庆、昆明等。
  4. 在古代,人们常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然而,在这片天府之地上,农业生产力却极为发达。
  5.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四川盆地被誉为中国的“天府之国”,为当地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通过以上解释和造句可以看出,“天府之国”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蕴含了深厚的文化意义和社会价值。

分词解释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1 储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库。天~。2 旧时封建贵族和官僚的主宅,泛指一般人的住宅:~邸。~第。王~。~上。3 中国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等级在县和省之间:开封~。~尹。~治。~试。首~。4 国家行政机关:政~。官~。5 古同“腑”,脏腑。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