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酒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下酒物的简介:
xià jiǔ wù
1.用以佐酒的食品。 2.谓以读书佐酒。
1.用以佐酒的食品。 2.谓以读书佐酒。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佐酒的食物。唐.张鷟《游仙窟》:「少时,桂心将下酒物来。」
《下酒物》这个词汇并不是一个正式的语言学或文学术语,但它在某些语境中被使用。通常来说,“下酒物”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用来指那些在饮酒时可以搭配食用的小食品或者菜肴。这个词来源于中国传统的饮食文化,在朋友聚会、家庭聚餐或是独自享受一杯酒时,人们常常会准备一些小零食来增加酒的风味和口感。
详细解释
- 起源:中国的传统习俗中,下酒菜是指在饮酒的时候用来助兴的小食或菜肴。它们通常是可口的、易于入口的食品。
- 功能:这些下酒物可以是任何种类的食物,从小吃、腌制食品到水果等,旨在与酒相互搭配,增加用餐的乐趣和风味。有些食物还可能具有解腻或者开胃的作用。
- 文化意义:在社交场合中提供下酒菜是一种增进情感交流的方式,它让聚会更加轻松愉快。
造句
- 在这次商务宴会上,小李特意准备了各种下酒物来增加气氛。
- 每到周末晚上,老王都会和朋友们一起品尝各式各样的下酒物,享受品酒的乐趣。
- 面对即将到来的节日,他决定购买一些新鲜美味的下酒物以丰富餐桌上的选择。
- 为了迎接客人到来,张阿姨早早就开始准备各种适合下酒的零食了。
- 夜晚降临,一家人在阳台上摆开小桌,享受着微风中的美食与美酒,各式各样的下酒物成了这美好夜晚的一部分。
分词解释
下
xià
1 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层。~款。2 等级低的:~级。~品。~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平庸境界或下品)。~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与“阳春白雪”对举)。3 方面,方位:两~都同意。4 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卷。~次。~限。5 由高处往低处,降落:~山。~车。~马。~达。6 使降落:~半旗。~棋。7 进入:~海。8 投送:~书。9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班。~课。10 谦辞:在~。~官。11 颁布:~令。12 攻克:攻~。13 卸掉:~货。把他的枪~了。14 用,投入精力:~工夫。15 退让:争执不~。16 做出判断:~结论。17 量词,指动作次数:打三~。18 用在名词后边(❶表示在里面,如“心~”、“言~”;❷表示当某个时节,如“节~”、“年~”)。19 用在动词后边(❶表示关系,如“教导~”、“培养~”;❷表示完成或结果,如“打~基础”;❸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或继续,如“走~去”、“停~来”)。20 少于:不~二百人。21 动物生产:鸡~蛋。
酒
jiǔ
1 用高粱、米、麦或葡萄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白~。啤~。料~。鸡尾~。茅台~。~浆。
物
wù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