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三学的简介:

sān xué
1.唐代称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为三学,隶属国子监。文武三品以上官吏子孙得入国子学,五品以上子孙得入太学,七品以上子孙及平民之俊异者得入四门学。 2.宋代称太学之外舍﹑内舍﹑上舍为三舍﹐亦称三学。 3.佛教称戒学﹑定学﹑慧学为"三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佛教用语。梵语śikṣā-traya的意译。指修行者应该修学的三方面教法。即戒学、定学、慧学。三学同时也含括佛法的全部内容。唐.道宣〈大恩寺释玄奘传论〉:「至如三学盛典,惟诠行旨;八藏微言,宗开词义。」

三学》在佛教中特指“戒、定、慧”三种修行方法,是僧众和信众修行的基本内容。这三种学法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1. :指的是通过遵守各种戒律来规范行为,使心灵得以净化。佛教认为,正确的戒律可以帮助人们远离痛苦与烦恼的根源。
  2. :意指通过禅修等方法达到内心的平静与专注状态。在禅定中,心不再受外界干扰,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事物的本质。
  3. :指的是智慧或洞察力,即通过深入学习佛法而获得的理解和见解,认识到世界的本质及生命的真实意义。

以下是五个使用“三学”的造句:

  1. 作为一名修行者,他每天都会按照《三学》的要求来完善自己。
  2. 在寺庙中,僧人们每日必修的功课就是按照《三学》的内容进行自我修养。
  3. 学习了佛教的基本理论之后,他决定用“三学”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4. 为了提高个人的精神境界,她开始系统地学习并践行《三学》中的每一部分。
  5. 每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会从《三学》的角度来寻找解决之道。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更好地理解《三学》在具体情境中的应用。

分词解释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