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师的拼音、解释、组词

一字之师的简介:

yī zì zhī shī
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称能改正或更动文句中一个字的老师。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五˙张乖崖: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字。公出,视藳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一字之师也。亦称为一字师。

1. 称能改正或更动文句中一个字的老师。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五.张乖崖》:「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字。公出,视藳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一字之师也。』」也称为「一字师」。

词语《一字之师》详解

字面意义:一字之师”这一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坛的一个典故,用来形容那些能够指出文章中一个关键性错误或者提供一处精妙改进的人。这个词汇强调的是一句话或一篇文章中一个细微之处的改正能带来巨大的影响。

引申含义: 1. 教育与指导:比喻在学习、写作等方面给予准确指导和纠正意见的人。 2. 精益求精的精神:强调对于文字、理论等方面的严格要求,追求完美细节。 3. 深刻见解:指出一个细微之处可能揭示出更深层次的问题或机会。

历史由来:一字之师”这个故事源自南宋时期的陆游。陆游曾向其父亲的门生范成大请教一首诗作,范成大当时并没有直接提出修改意见,而是说这首诗有可以进一步提升的地方。后来,陆游在一次重新创作的过程中发现了诗作中的一个字用得并不准确或不够精炼,遂请教了范成大,范成大指出这个字的正确写法应该为另一个更贴切的字。这次经历被传为佳话,并由此引申出“一字之师”的成语。

造句

  1. 老师认真批改我的作文时,发现了一个‘一字之师’的机会,提醒我在文章中使用更加恰当的词汇。
  2. 他的一篇文章经过朋友审阅后,得到了一个‘一字之师’的建议,使整篇文稿的质量大幅提升。
  3. 在写作上,我时常寻求‘一字之师’的帮助,希望我的文字能够更加生动和准确。
  4. 那本教科书中的某个句子经过专家的一次‘一字之师’的修改,变得更加清晰易懂了。
  5. 作为编剧的新手,我经常会向老前辈请教,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一字之师’般的指导。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字之师”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所体现的意义与价值。

分词解释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1 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里行(háng )间。~斟句酌。2 文字的不同形式,书法的派别:草~。篆~。颜~。柳~。欧~。赵~。3 书法的作品:~画。~幅。4 字的音:~正腔圆。5 人的别名,亦称“表~”,现多称“号”;商店的名称,亦称“~号”。6 合同,契约:~据。7 旧时称女子出嫁:待~闺中。8 生子,乳,爱:~乳(生育)。~孕(怀孕)。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5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 往,到:“吾欲~南海”。

shī

1 教人的人:老~。导~。~傅。~生。~徒。~德。良~益友。好(hào )为人~。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工程~。医~。技~。3 效法:~法古人。4 榜样:~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母。~兄。~弟。~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法~。禅~。7 军队:会~。出~。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长。~座。9 一国的首都:京~。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