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轿子的简介:

jiào zǐ
旧时的交通工具,方形,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外面套着帷子,两边各有一根杆子,由人抬着走或由骡马驮着走:坐~ㄧ抬~。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旧时的交通工具。方形,通常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外罩布帷,轿身两边各有一根杆子穿过,必须由人在前后抬著走。【例】民俗庆典活动上展示著轿子,显得古色古香。

1. 一种旧时的交通工具。方形,通常用木头或竹子制成,外罩布帷,轿身两边各有一根杆子穿过,须由人在前后抬著走。

《轿子》的详细解释

轿子,是中国传统交通工具之一,是一种由人力抬行的封闭式小型车厢。它主要用于富贵人家、官员或者贵族出行时使用,不仅提供了遮阳避雨的便利,也彰显了使用者的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

  1. 结构与材质:轿子通常由四至六名轿夫用扁担架起,以木或竹制成框架,内部装饰精致,有的还会挂上绸缎或者流苏来增加美观性。古代的轿子往往采用轻巧而耐用的材料制作而成。
  2. 使用场合与象征意义:在封建社会中,乘坐轿子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除了官员、贵族等高级别人物外,新娘出嫁时也会乘坐轿子,成为传统婚礼仪式的一部分。
  3. 相关词语和习俗:如“抬轿”、“打轿”、“下轿”等都与使用轿子有关。“打头轿”指的是作为第一队的轿子,代表地位最高的人出行;而“开路旗”则是指引路径、避免磕绊的小型旗帜。

5个关于“轿子”的造句

  1. 古装剧中常可以看到官员们坐在华丽的轿子里巡游,显示其尊贵的身份。
  2. 在古代婚礼上,新娘乘坐着装饰精美的花轿出阁,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 这里是老一辈人记忆中的热闹场景——街坊邻居争相为新娘抬轿子,场面十分热闹喜庆。
  4. 尽管如今交通已经非常便捷,但在某些地区依然能看到传统婚礼上使用轿子迎亲的情景。
  5. 跟随这位官员的队伍中有一辆金光闪闪的大轿子,旁边配有专门负责打头开路的旗子和人员。

分词解释

轿

jiào

1 由人抬着走的交通工具(亦称“肩舆”):~子。~车。花~。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