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报国的拼音、解释、组词
捐躯报国的简介:
juān qū bào guó
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舍弃身躯,报效国家。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牺牲生命,报效国家。元史˙卷一五三˙王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精忠岳传˙第十六回: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
1. 牺牲生命,报效国家。《元史.卷一五三.王檝传》:「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精忠岳传》第一六回:「我想做了武将,固当捐躯报国。」
《捐躯报国》这个成语意味着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其中,“捐”是献出、舍弃的意思;“躯”指身体,即人的生命或肉体;“报国”,则是回报国家的意思。“捐躯报国”表达了忠诚和奉献精神。
详细解释:
- 意义: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勇敢地牺牲自己的生命。
- 情感色彩:它是积极的、正面的情感表达,常用于赞扬那些为国家或民族利益英勇献身的人。
- 历史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捐躯报国”的精神有很多例子,比如岳飞、文天祥等忠臣义士都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理念。
造句示例:
- 为了保卫祖国的和平稳定,无数革命先烈捐躯报国,他们的牺牲将被永远铭记。
- 作为一名军人,他深知捐躯报国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即使面临生命危险也在所不惜。
- 现代社会虽然没有了战争,但仍然有许多人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捐躯报国”的精神,比如那些在灾难中救助他人的医护人员、志愿者等。
- 电影《英雄儿女》就是讲述了一位年轻战士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毅然决然捐躯报国的故事。
- 在和平年代,“捐躯报国”虽然不一定意味着生命牺牲,但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贡献同样是一种精神上的“捐躯”。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到“捐躯报国”不仅限于古代战争时期,它还适用于现代社会的各种情境中。
分词解释
捐
juān
1 舍弃,抛弃:~弃。~生。~躯。2 献助:~资。~献。~助。募~。3 旧时献钱得官职:~官。~纳。4 赋税的一种:车~。房~。
躯
qū
1 身体:~干。~体。~壳。身~。为国捐~。
报
bào
1 传达,告知:~告。~喜。~捷。~考。~请(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废。2 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信号或出版物:简~(文字较短、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印发给有关部门)。电~。情~。晚~。画~。~端。3 回答:~答。~恩。~仇。~国(报效祖国)。~酬。4 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应。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