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十一于千百的拼音、解释、组词
存十一于千百的简介:
cún shí yī yú qiān bǎi
指亡多而存少。
指亡多而存少。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亡佚者多,保存者少。唐.韩愈.与孟尚书书:「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
1. 亡佚者多,保存者少。唐.韩愈〈与孟尚书书》:「而今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
《存十一于千百》这一短语出自中国古代文献,通常用来描述一种极端节省或非常节约的行为。它意指在大量数量中仅保留极小的比例,比喻保存资源时极其谨慎与吝啬。
解释:
- 存:储存、保留。
- 十一:十分之一。
- 千百:数量众多,此处用于夸张表达。
整体来说,“存十一于千百”强调的是在大量资源中只节省了极小的一部分。这往往被用来形容过分节俭或极端吝啬的行为。
造句:
- 爷爷平时省吃俭用,连烟头上的油都不浪费,真是“存十一于千百”的典范。
- 在物资极度短缺的情况下,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存十一于千百”,珍惜每一滴水、每一度电。
- 小明家的节约观念很强,就连过春节也不铺张浪费,“存十一于千百”是他们家的传统。
- 虽然这次公司面临困难时期,但管理层还是努力在“存十一于千百”的基础上保持员工福利不减。
- 作为一名理财达人,小华总是能够“存十一于千百”,即便是生活费也精打细算,从不舍得浪费一分钱。
以上句子通过不同的情境展示了该短语的应用。希望这些例子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存
cún
1 东西在那里,人活着:~在。~亡。生~。2 保留,留下:保~。留~。~照。~疑。去伪~真。3 寄放:寄~。4 停聚:~水。5 怀有,怀着:~心。不~任何奢望。
十
shí
1 数名,九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拾”代)。2 表示多、久:~室九空。3 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一
yī
1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2 纯;专:专~。~心~意。3 全;满:~生。~地水。4 相同:~样。颜色不~。5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6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7 乃;竞:~至于此。8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9 或者:~胜~负。10 初次:~见如故。11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于
yú
1 介词(➊在,如“生~北京”;➋到,如“荣誉归~老师”;➌对,如“勤~学习”;➍向,如“出~自愿”;➎给,如“问道~盲”;➏自,从,如“取之~民”;➐表比较,如“重~泰山”;➑表被动,如“限~水平”)。2 后缀(➊在形容词后,如“疏~防范”;➋在动词后,如“属~未来)。3 姓。
千
qiān
1 数目,十个一百(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仟”代):~周(无线电波频率单位)。~克(即一公斤)。~米(即一公里)。2 喻极多:~里马。~言万语。~钧一发。~虑一失。~锤百炼(❶喻多次斗争考验;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3 见“秋”字“秋千”。4 姓。
百
bǎi
1 数名,十个十(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佰”代):~步穿杨。~儿八十。~分比。2 喻很多:~草。~货。~姓(人民)。~般。~炼成钢。~无聊赖。~废俱兴(xī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