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朝的简介:

tiān zhāo/cháo
1.朝廷的尊称。 2.封建王朝对外亦自称"天朝"。 3.太平天国自称"天朝"。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旧时对朝廷的尊称。《宋史.卷四七八.列国世家一.南唐李景传》:「唯坚臣节,上奉天朝。」《三国演义》第四○回:「此人可使面君,教见天朝气象。」

2. 旧时外邦藩属尊称中国朝廷为「天朝」。清.魏源《圣武记.卷四.乾隆荡平准部记》:「天朝指挥受约束,小和、卓木以前,此助逆自疑阻,若听朝廷处分,必召兄弟一人留质京师。」

在现代汉语中,“天朝”一词通常指的是清朝统治下的中国,这一词汇是西方人对中国的一种称呼方式。它反映了当时欧洲国家对于中国的想象和认知,并非来自中国古代文献或官方使用,而是起源于19世纪的西方对外贸易、文化交流及殖民扩张背景下对中国的描述。

详细解释

  • 起源与背景:“天朝”最初并非由中国本土自用,而是由西方来华传教士和商人所创造的一种称呼。这个词反映了当时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仰慕以及他们认为自己与中国之间存在的等级关系。
  • 含义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朝”的使用逐渐带有了一些贬义色彩,成为某些外国人士对清朝政府及其对外政策的一种蔑视或轻视的说法。

造句

  1. 在19世纪初,英国商船第一次来到中国贸易时,他们将中国称为“天朝上国”,以表达对其文化的敬仰之情。
  2. 学者们指出,在1840年代之前的某些西方出版物中,“天朝”一词常被用来描述清政府的封闭政策和自大心态。
  3.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不再使用这个词来称呼中国,但它在历史文献中仍然可以看到它作为“外人视角”的存在。
  4. 由于词汇具有时代背景,因此在现代语境下讨论“天朝”时应避免使用,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或争议。
  5. 当代学者们对19世纪西方文献中的“天朝”描述进行了深入研究,以揭示当时欧洲与中国之间的复杂关系。

请注意,“天朝”一词因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含义,在现代汉语中较少被使用。在讨论相关历史时,更常见的词汇包括“清帝国”、“大清国”等。

分词解释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zhāo,cháo

1 早晨:~阳。~晖。~暮。~霞。~气。~思暮想。~令夕改。~秦暮楚(喻反复无常)。2 日,天:今~。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