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契的拼音、解释、组词
文契的简介:
wén qì/qiè/xiè
1.买卖或借贷双方所立的文书契约。
1.买卖或借贷双方所立的文书契约。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买卖所立的契约。《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闲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烦老客长做主,写个合同文契,好成交易。」
《文契》,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指的是正式文书或契约,通常用于记录双方之间的法律协议、交易细节等重要事项。从结构上看,“文”代表书面形式,“契”则强调是通过订立合同的方式达成的一种协议,一般具有法律效力。
详细解释
-
定义:《文契》是指古代一种正式的契约文书,它用于记载和证明双方之间的交易、借贷等事项。这类文书往往经过双方当事人的签字盖章或按手印确认,有的还会包括见证人。
-
功能与作用:
- 作为法律证据:可以用来解决纠纷时作为法庭上的依据。
- 记录重要信息:详细记录合同条款、交易条件等具体内容。
-
具有强制执行力:根据其内容,当事人双方必须遵守协议。
-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社会,《文契》是商业活动和民间借贷中常见的形式之一。它反映了当时法律制度的发展以及经济活动中对书面契约重视的程度。
-
现代意义:虽然《文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低,但在特定领域(如历史研究、法律文件名称等)仍有一定的保留价值。
造句
-
双方经过多次协商后,终于签订了这份重要的《文契》,标志着合作项目的正式开始。
-
在古代中国,人们常常通过书写《文契》来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害。
-
这份珍贵的《文契》记录了祖先与家族成员之间的土地分配情况。
-
为了证明这笔债务的存在,《当事人提交了一份详细的《文契》作为证据。'
-
历史学家通过研究古代《文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状况和人际关系。
以上造句展示了《文契》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这个词。
分词解释
文
wén
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 刺画花纹:~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字。~盲。以~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凭。~艺。~体。~典。~苑。~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化。~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7 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质彬彬。9 温和:~火。~静。~雅。10 指非军事的:~职。~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言。~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科。13 掩饰:~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一~不名。15 姓。
契
qì,qiè,xiè
1 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约。~据。房~。2 相合,相投:相~。~合。默~。~友。~分(fèn )(投合无间的情分)。~厚。3 用刀雕刻:~刻。~舟求剑。4 〔~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5 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文(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