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的拼音、解释、组词
肺结核的简介:
fèi jié/jiē hé/hú
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通称肺病。
慢性传染病,病原体是结核杆菌。症状是低热,夜间盗汗,咳嗽,多痰,消瘦,有时咯血。通称肺病。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由结核杆菌侵入肺脏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症状是疲惫、午后发烧、夜间盗汗、咳嗽、多痰等。病人多苍白而消瘦,有时咯血。【例】接种卡介苗可有效预防感染肺结核。 △肺痨
1. 病名。结核是由分枝杆菌(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又称「结核杆菌」)导致。结核通常感染并破坏肺部,称为「肺结核」,俗称为「肺痨」。肺结核患者的病征可分为全身性症状、呼吸道症状以及胸部X光的异常。全身性症状如消瘦、厌食、疲乏、微热以及夜间盗汗。呼吸道症状最常见的是咳嗽、吐痰、咳血和胸痛等。
肺结核
定义: 肺结核,也称为“痨病”、“肺痨”,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该疾病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释放到空气中的飞沫传播给他人。
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长期低热(尤其是夜间发热)、体重减轻、持续性干咳、疲劳感以及呼吸困难等。在严重的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咯血等症状。
传播途径: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一个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人咳嗽、打喷嚏或者说话时,可以将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释放到空气中,其他人吸入这些带有病菌的飞沫后就有可能被感染。
治疗与预防: 对于确诊为肺结核患者,通常需要接受长期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治疗可以使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并且减少疾病的传染性。此外,加强个人卫生、避免在密集场所内长时间密切接触患病者是有效的预防措施之一。
造句
- “自从得了肺结核后,小张每天都需要按时服药,并尽量避免与他人密切接触。”
- “医生告诫他要多加注意休息和营养补充,以增强身体抵抗力,对抗肺结核的病魔。”
- “这次的疫情爆发使得医院里挤满了各种病人,包括不少被怀疑感染了肺结核的患者。”
- “通过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和个人生活方式调整,肺结核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甚至治愈的疾病之一。”
- “政府呼吁公众提高对肺结核的认识和警惕性,并鼓励人们采取预防措施来防止这种传染病的发生。”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