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的拼音、解释、组词
隆中对的简介:
lóng zhōng duì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次往访﹐询以治世大计。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俟机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的策略﹐以图统一中国﹐恢复刘家帝业﹐史称"隆中对"。
1.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刘备三次往访﹐询以治世大计。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提出占据荆益两州﹐安抚西南各族﹐联合孙权﹐整顿内政﹐俟机从荆益两路北伐曹操的策略﹐以图统一中国﹐恢复刘家帝业﹐史称"隆中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东汉末诸葛亮隐居隆中,刘备曾三顾茅庐,诸葛亮提出占领荆、益二州,联合孙权,整顿西南各族等策略,史称为「隆中对」。
《隆中对》,这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篇著名文章,出自于陈寿所著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这里的“隆中”是位于今湖北省襄阳市东郊的一个著名的古地名,诸葛亮就居住在那里的草庐之中。
详细解释
- 背景:汉末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路英雄纷纷崛起。
- 人物介绍:诸葛亮,字孔明,当时年少有才,隐居于隆中。刘备为访求能人志士以辅助其事业而三顾茅庐。
- 核心内容:“对”在这里指的是对策、策略。“隆中对”的主要部分是诸葛亮向刘备献策的内容。在这篇对话中,诸葛亮分析了当时的政局和战略形势,并提出了联吴抗曹的战略思想,以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宏观历史观。
造句
- 这篇文章是对《隆中对》的一种现代解读。
-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建议,在《隆中对》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自己的战略规划。
- 在分析当前局势时,我们不能忽视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智慧和远见。
- 《隆中对》的历史价值在于它体现了古代智者的洞察力和预见性。
- 读完《三国演义》,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隆中对》的深远意义。
以上造句旨在展示“隆中对”的历史地位以及其对于后世的影响。通过这些句子,我们可以更好地体会到诸葛亮在这篇对话中的战略思想及其重要性。
分词解释
隆
lóng
1 盛大,厚,程度深:~冬。~重(zhòng )。2 兴(xīng )盛:兴~。~盛(shèng )。3 高,高起:~起。~穹。~准(高鼻梁)。4 尊崇:~师。5 姓。
中
zhōng,zhò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5 特指“中国”:~式。~文。6 适于,合于:~看。
对
duì
1 答,答话,回答:~答如流。无言以~。2 朝着:~酒当歌。3 处于相反方向的:~面。4 跟,和:~他商量一下。5 互相,彼此相向地:~立。~流。~接。~称(chèn)。~峙。6 说明事物的关系:~于。~这事有意见。7 看待,应付:~待。8 照着样检查:核~。校(jiào )~。9 投合,适合,使相合:~应(yìng )。~劲。10 正确,正常,表肯定的答语:神色不~。11 双,成双的:配~。~偶。~仗(律诗、骈文等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做成对偶的语句)。12 平分,一半:~开。13 搀和(多指液体):~水。14 量词,双:一~鹦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