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的拼音、解释、组词
陶渊明的简介:
táo/yáo yuān míng
1. (365—427)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诗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1. (365—427) 东晋文学家、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曾为江州祭酒、镇江参军,后任彭泽令。因不满当时官员的腐败而去职,归隐田园,至死不仕。其诗以《归去来兮辞》、《饮酒》、《桃花源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为代表,今存《陶渊明集》。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人名。指晋朝文人陶潜。参见「陶潜」条。
《陶渊明》通常指的是对东晋诗人、哲学家陶渊明的形象描述或作品集。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号五柳先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他以归隐田园著称,并以其诗文描绘了理想化的乡村生活与自然风光,反映了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看法。
详细解释: 1. 生平简介:陶渊明出生于东晋时期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但早年经历了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和政治动荡。成年后他多次出仕为官,但对官场感到失望后最终选择归隐田园,以耕种自给。 2. 文学成就: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乡村生活,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热爱以及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同时,在某些篇章中也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 思想影响:陶渊明的思想深受儒家和道家哲学的影响。他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谐,主张顺应自然、不强求名利,这种思想对中国古代文人乃至现代人仍具启示意义。
造句示例(包含《陶渊明》): 1. 这首诗充满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仿佛让人想到了“采菊东篱下”的诗人——《陶渊明》。 2. 为了逃避官场的险恶,他毅然决然地踏上了归隐之路,《陶渊明》式的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 3. 在《陶渊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自然美的无限热爱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4. 那个时期的文人往往受到《陶渊明》的影响,纷纷效仿他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5. 《陶渊明》的故事激励着现代人去寻找心灵的宁静之处。
分词解释
陶
táo
1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俑。~粒。~瓷。~管。~器。2 制造陶器:~冶。~铸。3 喻教育、培养:~化。~育。~染。熏~。4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然。~醉。~~。5 古同“淘”,洗。6 姓。
渊
yuān
1 深水,潭:~水。~谷。~林。~薮(“渊”,鱼所聚处;“薮”,水边草地,兽所聚处;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深~。临~羡鱼(喻只作空想,不作实际工作)。2 深:~博。~源。~浩。~玄。~邈。~儒。~识(精深的见识)。3 姓。
明
míng
1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3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4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5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6 睿智:英~。贤~。~君。7 视觉,眼力:失~。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10 中国朝代名:~代。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