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开茅塞的拼音、解释、组词
顿开茅塞的简介:
dùn kāi máo sè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茅塞顿开」。见「茅塞顿开」条。
2. 此处所列为「茅塞顿开」之典源,提供参考。 《孟子.尽心下》孟子谓高子1>曰:「山径之蹊间,介然2>用之而成路;为间3>不用,则茅塞4>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 〔注解〕 (1) 高子:战国时齐人,生卒年不详,尝学于孟子。 (2) 介然:坚固貌,有专一的意思。 (3) 为间:隔些时候。 (4) 茅塞:茅草塞住山径。
3. 此处所列为「茅塞顿开」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茅塞」是指山径少人走,丛生的茅草塞住了山径,语出《孟子.尽心下》。在这章中,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为学不能专心有恒,那就会像山间的小路一样,常常走动,就会变成一条大路。但如果隔一些时间没有人走,茅草就会阻塞山路。意思是说,圣人之道,要学而时习,不可舍而不修,否则就像茅草塞路一样。勉励高子要恒心向学,德业才可精进。「茅塞子之心」是指高子的心已经被茅草塞住了,后来「茅塞」一语就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也可以指的是疑惑。「顿开」的意思就是「豁然了悟」的意思。往往是因为受了指点,突然间想通了。所以「茅塞顿开」一语就可以用来比喻闭塞的心思,顿时豁然了悟。
1. 比喻突然领悟,忽然明白。《三国演义》第三八回:「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红楼梦》第八六回:「听见妹妹讲究的叫人顿开茅塞,所以越听越爱听。」也作「茅塞顿开」。
《顿开茅塞》是一个成语,出自清代刘鹗的《老残游记》。它的意思是形容突然间思想上豁然开朗,对问题有了清晰的理解和认识。
解释
- 顿:表示突然或立刻。
- 开:开启、打开的意思。
- 茅塞:原意是指被茅草堵塞的心智或思路。比喻由于知识水平有限而产生的困惑和障碍。
整体来说,“顿开茅塞”形容人在经历了某种启发或者思考后,突然间思想变得清晰起来,解决了之前感到困扰的问题或疑惑。
造句
- 经过老师的点拨,小明顿时顿开茅塞,原来自己对这道题的理解存在误区。
- 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这个理论豁然开朗,顿开茅塞。
- 听完这场讲座后,李博士顿开茅塞,找到了解决项目瓶颈的新思路。
- 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研究,科学家终于顿开茅塞,攻克了这项技术难题。
- 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都顿开茅塞,明白了做这道题的关键点。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