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唾成珠的拼音、解释、组词

咳唾成珠的简介:

ké tuò chéng zhū
咳唾:咳嗽吐唾沫,比喻谈吐、议论。“咳”也写作“欬”。比喻言辞精当,议论高明。也形容文词极其优美。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本指咳吐喷散的唾沫,状似珠子。典出庄子˙秋水。后比喻言谈不凡或文词优美。晋书˙卷五十五˙夏侯湛传:咳唾成珠玉,挥袂出风云。亦作欬唾成珠。

1. 比喻言谈不凡或文词优美。宋.陆佃〈适南亭记〉:「自其少时,已有诗名,咳唾成珠,人以传玩。」宋.陈渊〈贺杨&3898_.gif;访转官〉:「恭惟某官,异才超绝。伟量宏深,咳唾成珠久已。」也作「欬唾成珠」。

词语详解

咳唾成珠

  • 释义: "咳唾成珠"这个成语出自古代文人对某人的极高赞誉,表示其说话、谈吐极具哲理性和启发性,言语如同珍珠般珍贵和难得。

  • 出处: 据说来源于《庄子·知北游》,原句为“言若出之于口,而莫之能禁”,其中隐含的意思与成语所表达的意涵相近。这个成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语言、思想非常精炼、深刻,能够给听者以启迪和启发。

  • 用法: 此成语多用于赞扬某人的文采或言辞极为出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个人魅力。

造句

  1. 李教授的演讲真是“咳唾成珠”,每一次发言都引人深思。
  2. 在这次学术研讨会上,张博士的观点如“咳唾成珠”,给所有与会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 老师的话总是那么精辟,“咳唾成珠”地揭示了问题的本质。
  4. 他的一篇短文,语言优美,思想深邃,真可谓“咳唾成珠”。
  5. 王先生的演讲犹如“咳唾成珠”,每次都能给听众带来新的感悟。

分词解释

ké,hāi

1 〔~嗽〕呼吸器官受刺激而引起一种反射作用。把吸入的气急急呼出,同时发声,能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或痰,亦是某些病的症状。

tuò

1 口腔里的消化液:~液。~涎。~沫。2 啐,从嘴里吐出来:~弃(吐唾沫表示轻视、鄙弃)。~骂。~手可得。~面自干。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zhū

1 蛤蚌因沙粒窜入壳内受到刺激而分泌的物质,逐层包起来形成圆粒,乳白色或略带黄色,有光泽,可做装饰品,亦可入药。称“珍珠”(亦作“真珠”,简称“珠”):~蚌。~宝。~花。夜明~。~玑(喻优美的词藻或诗文)。~联璧合(珍珠联成串,美玉放在一起,喻人才或美好的事物聚集在一起)。2 像珠子的东西:汗~。泪~。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