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舌的拼音、解释、组词

张仪舌的简介:

zhāng yí shé
1.《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后因以"张仪舌"为典,谓能说善辩的口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张仪与楚相饮酒,后楚相遗失璧玉,怀疑张仪所偷,因而鞭打他数百次,仍不承认,后释回。其妻笑以学游说遂招此祸。张仪却问他舌头是否仍在?盖舌头仍在即可继续游说。见《史记.卷七○.张仪传》。后以张仪舌指虽未发迹,但仍有发展的潜能。五代.刘兼〈自遣〉诗:「家人莫问张仪舌,国士须知豫让心。」

张仪舌》这一词语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历史典故或者成语,可能是对历史人物张仪的一种比喻表达。据我所知,“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之一,他以其善于游说、言辞犀利著称,所以“张仪之舌”常用来形容某人善辩、口才极佳。

解释

  • 含义:形容一个人的口才极为出色,能够说服对方。
  • 出处:这句话并非出自古代典籍,而是后人对历史人物张仪形象的一种拟称和比喻。历史上真实的张仪确实以口才著称,《史记·张仪列传》中就记载了他运用计谋成功游说六国的故事。

造句

  1. 张三的演讲让所有人都为之倾倒,简直就是现代版的‘张仪之舌’。
  2. 她的辩论技巧真是出类拔萃,简直是当代的‘张仪之舌’。
  3. 面对挑战,他凭借着自己的‘张仪之舌’说服了客户签下合同。
  4. 她通过她的‘张仪之舌’成功地让众人接受了这个新观点。
  5. 在辩论赛上,李华展示了与‘张仪之舌’不相上下的口才技巧。

这些句子是根据“张仪之舌”这一比喻意义设计的,并非历史事实记载中的情节。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zhāng

1 开,展开:~开。~目(①睁大眼睛;②助长某人的声势称“为某人~~”)。~榜。铺~。~灯结彩。纲举目~。2 商店开业:开~。3 拉紧:紧~。~力。4 扩大,夸大:夸~。5 放纵,无拘束:乖~。嚣~。6 料理,应酬:~罗。7 惊惶,慌忙:~惶失措。8 看,望:~望。9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10 量词:一~纸。三~桌子。几~嘴。两~弓。11 姓。

1 人的外表或举动:~态。~表。威~(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2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式。~仗。司~。3 礼物:贺~。谢~。4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器。5 法制,准则:~刑。“设~立度,可以为准则”。6 姓。

shé

1 人或动物嘴里辨别滋味、帮助咀嚼和发音的器官:~头。~耕(a.指读书勤奋;b.旧时学者授徒,依口说谋生,好像农夫耕田得粟)。唇枪~剑。2 语言辩论的代称:~战(激烈议论)。3 像舌头的东西:帽~。火~。4 铃或释中的锤。5 指箭靶两旁上下伸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