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衿见肘的拼音、解释、组词
捉衿见肘的简介:
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 成语典
- AI解释
1. 义参「捉襟见肘」。见「捉襟见肘」条。
2. 此处所列为「捉襟见肘」之典源,提供参考。 #《庄子.让王》1>曾子居卫,缊袍无表,颜色肿哙,手足胼胝。三日不举火2>,十年不制衣,正冠3>而缨4>绝,捉衿5>而肘见,纳屦6>而踵决7>。曳????而歌〈商颂〉,声满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见于《韩诗外传.卷一》。 (2) 举火:生火煮饭。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缨:系帽的带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领。 (6) 屦:音ㄐㄩˋ,鞋子。 (7) 踵决:脚后跟露出来。踵,脚后跟。〔参考资料〕 《韩诗外传.卷一》原宪居鲁,环堵之室,茨以蒿莱,蓬户瓮牖,桷桑而无枢,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歌。子贡乘肥马,衣轻裘,中绀而表素,轩不容巷而往见之。原宪楮冠黎杖而应门,正冠则缨绝,振襟则肘见,纳履则踵决。子贡曰:「嘻!先生何病也?」原宪仰而应之曰:「宪闻之:『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宪贫也,非病也。若夫希世而行,比周而友,学以为人,教以为己。仁义之匿,车马之饰,衣裘之丽,宪不忍为之也。」子贡逡巡,面有惭色,不辞而去。
3. 此处所列为「捉襟见肘」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捉襟见肘」的意思是说人所穿的衣服完全破烂,才抓住衣襟免于露胸,又露出了手肘。《庄子.让王》篇载:曾子在卫国的时候,十年都没有添制新衣,要把帽子戴正,帽带就断了;抓住衣襟,手肘又露了出来;穿上鞋子,脚后跟又钻了出来;生活过得非常艰苦。后来「捉襟见肘」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形容衣衫破败,生活困窘,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四回》:「摊上坐了一人,生得眉清目秀,年纪约有四十上下,穿了一件捉襟见肘的夏布长衫。」《韩诗外传.卷一》则提到孔子的学生原宪过著贫苦的生活,「振襟则肘见」,但却自得其乐,沉浸在求学、求道的快乐中。其中「振襟肘见」一语,跟「捉襟见肘」略有不同,「振襟」是整理衣襟的意思。现今则常用「捉襟见肘」比喻困乏不足、穷于应付的窘态。
词语详解
《捉衿见肘》 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用来形容衣服破旧、简陋到无法遮体的程度。"捉衿"指的是拉扯衣襟的动作;"见肘"则是指袖子的边缘可以被看见。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衣物已经非常破烂不堪的状态。
这个成语也可以引申为比喻人在某种情况下,因为条件或资源有限而显得尴尬、不自在或者力有未逮。例如,在一个非常简陋的环境中进行工作或是生活等场景中,人们可能会感到捉襟见肘。
造句
- 他的衣服已经被时间剥蚀得捉襟见肘了,身上露出的破洞好像在诉说着他多年来的困苦与艰辛。
- 这间仓库已经破败不堪,里面的物资摆放得乱七八糟,让人一进来看到就有一种捉襟见肘的感觉。
- 在这个捉襟见肘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应该尽力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
- 虽然条件有限,但团队成员们依然齐心协力,克服了种种困难,让项目得以顺利推进,真是令人敬佩。这里的“捉襟见肘”指的是资源或条件的匮乏。
- 为了完成这份报告,他不得不熬夜工作到凌晨,那种疲倦和时间紧迫的感觉就像是在捉襟见肘中挣扎一样。
以上就是对成语《捉衿见肘》的具体解释以及五个使用其含义的造句示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分词解释
zhuō
1 抓,逮:~拿。~奸。~贼。~弄。捕~。捕风~影。2 握:~笔。~刀(代人作文)。~襟见肘。jiàn,xiàn
1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2 接触,遇到:怕~风。~习。3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4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5 会晤:会~。接~。6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7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zhǒu
1 上臂与前臂相接处向外凸起的部分:胳膊~儿。掣~(捉住其肘,喻阻挠别人做事)。~子(a.肘;b.指食品的猪腿上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