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垣的拼音、解释、组词
掖垣的简介:
yè/yē yuán
1.皇宫的旁垣。 2.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
1.皇宫的旁垣。 2.唐代称门下﹑中书两省。因分别在禁中左右掖,故称。后世亦用以称类似的中央部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宫殿的围墙。《文选.刘桢.赠徐干诗》:「谁谓相去远?隔此西掖垣。」
2. 唐代门下、中书两省,在禁中左、右两掖,称为「掖垣」。《新唐书.卷一六五.权德舆传》:「左右掖垣,承天下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攸司。」唐.杜甫〈春宿左省〉诗:「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也称为「掖省」。
《掖垣》是中国古代对尚书省(或其前身门下省)的一种雅称。这个词源于汉代,当时的尚书台位于宫禁西侧,故得名“西掖”。唐代后,“掖垣”开始被广泛用于指代尚书省,而这一名称往往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和政治寓意。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东汉时期,皇宫内设有尚书令、仆射等官员处理重要事务。到了魏晋南北朝时,这些官署逐渐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行政体系,并且因其位于宫侧而被称为“掖垣”。
- 文化意义: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掖垣”不仅指实指机构,还常常被用来象征朝廷、政务或官员身份地位。它是文人士大夫表达对仕途理想追求和对国家大事关心的一种间接方式。
造句
- 自从他入朝担任了中书侍郎一职后,就一直勤勉敬业地在掖垣里工作。
- 在那个时代,想要进入掖垣为官是很多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
- 作为新任的御史大夫,他对如何维护皇权威严并整顿掖垣内的官员作风感到压力巨大。
- 据传那位文才横溢的大诗人曾被推荐入掖垣任职,但因性格不合最终未能为官一职。
- 这场政变后,许多忠诚的官员纷纷离开掖垣,投奔了新的君主。
分词解释
掖
yè,yē
1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扶~。2 扶持别人:~护。奖~。3 古同“腋”,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