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车的拼音、解释、组词

指南车的简介:

zhǐ nán/nā chē/jú
1.我国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相传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黄帝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又周初越裳氏来贡,使者迷其归路,周公赐以軿车,皆为司南之制。后东汉张衡﹑三国魏马钧﹑南朝齐祖冲之皆有造指南车之事。唐元和中,典作官金公立曾上指南车﹑记里鼓。宋天圣五年,燕肃又创意造车,大观元年,吴德隆亦献制车之法。自晋代以后,皇帝车驾卤簿多用指南车为前导。宋岳珂《愧郯录.指南记里鼓车》记其形制甚详。参阅晋崔豹《古今注.舆服》﹑《晋书.舆服志》﹑《宋书.礼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车上装有一木头人,借由一套齿轮系统转动,使得车无论转向何方,木头人的手永远指著南方。相传为黄帝所作。也称为「司南车」。

《指南车》一词在古代中国指的是用来指示方向的一种装置,它通常由铜或木制作而成。这种车辆通过内部机械结构可以始终保持指针指向南方(在中国古代地理观念中,南即正中)。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要发明,在汉朝时期已经存在,并且与浑天仪、地动仪等并称为四大仪器。

详细解释

  1. 功能:指南车的主要功能是帮助在没有太阳的情况下确定方向。
  2. 构造:通常,指南车由一个固定的方向指针和一个可移动的车身组成。当车辆旋转时,内部装置使指针对准南方。
  3. 意义:它不仅是一项技术成就,也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理解与利用。

造句

  1. 古代中国有许多重要的发明,《指南车》就是其中之一,在航海和军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2. 在参观科技博物馆时,我看到了复原的《指南车》,感受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3. 这个故事中提到的《指南车》其实只是一个象征性的道具,并不是真实存在的物品。
  4. 为了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指南车》这样的实物模型被引入课堂。
  5. 在中国古代科技展上,参观者们惊叹于《指南车》如何精确地指示方向。

分词解释

zhǐ

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4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5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6 意向针对:~标。~定。7 古同“旨”,意义,目的。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chē,jū

1 陆地上有轮子的交通工具:火~。~驾(帝王的马车)。~裂(中国古代一种残酷的死刑,俗称“五马分尸”)。前~之鉴。2 用轮轴来转动的器具:纺~。水~。3 用水车打水:~水。4 指旋床或其他机器:~床。5 用旋床加工工件:~零件。6 方言,转动身体:~身。~过头来。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