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造士的简介:

zào shì
1.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2.造就学业有成就的士子。 3.汉武帝刘彻所定军功爵之第一等。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学业有成之士。《礼记.王制》:「升于司徒者,不征于乡,升于学者,不征于司徒,曰造士。」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古之造士,选事考言。」

2. 造就人才。如:「他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年,为国造士无数。」

词语“造士”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培养和选拔有才能的人,主要是指国家或者组织对人才进行教育、训练或提拔的过程。在现代语境下,“造士”一词虽然较少使用,但其核心含义可以被理解为通过系统化的方式培育人才,使之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或技术人才。

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培养和选拔有才能的人。
  2. 历史背景:“造士”这一概念多出现在古代的教育与选官制度中。在古代中国,朝廷官员常常需要通过“科举”等方式来选拔具有才干、学识的人才为国家效力。这里的“造士”,即指国家对于人才的培育和选拔过程。
  3. 现代含义:虽然具体表述较少使用,但其核心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现代教育与职业培训中,指的是组织或机构有目的性地培养和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知识水平或领导能力。

造句

  1.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必须注重“造士”,为未来的竞争做足准备。
  2. 国家对于高技术人才的“造士”工作一直持续进行中,以满足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
  3. 教育机构应更加重视“造士”的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学生。
  4. 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公司必须加大“造士”力度,提升团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5. 政府应该加强对教育体系的投入,以“造士”为重,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

这些句子既体现了古代对“造士”的重视与实践,也反映了现代社会中这一概念的应用与发展。

分词解释

zào

1 制作,做:制~。创~。~物。~反。~孽。建~。~表。~册。~价。~型。粗制滥~。2 瞎编:胡编乱~。捏~。3 成就:~诣。4 培养:~就。5 相对两方面的人,法院里指诉讼的两方。即原告和被告:两~。甲~。乙~。6 到,去:~访。7 稻子等作物从播种到收割的次数:一年两~。晚~。8 时代,年代:末~。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