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以待劳的拼音、解释、组词
逸以待劳的简介:
犹以逸待劳。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以逸待劳」。见「以逸待劳」条。
2. 此处所列为「以逸待劳」之典源,提供参考。 《孙子.军争》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1>,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2>,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3>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陈,此治变者也。 〔注解〕 (1) 惰归:松懈返回。 (2) 哗:音ㄏㄨㄚˊ,大声喧闹、吵杂。 (3) 佚:音|ˋ,通「逸」。安闲。
3. 此处所列为「以逸待劳」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以逸待劳」原作「以佚待劳」。《孙子》一书为春秋孙武所撰,共十三篇,为古代兵书之一,内容分析战争形势,探讨军事作战策略、方式,为历代兵书之祖。〈军争〉一篇中由「治气」、「治心」、「治力」、「治变」等多方面谈作战方法。先就「治气」来说,军队的士气在初期最为旺盛,接下来就会逐渐怠惰,久了以后思归之心殷切,军心涣散。善用兵的人就会避开初期的锐气,而选择这个时机发动攻击,这是「治气」。以整治自己的心,料敌机先,来等待敌军的挠乱不安;以镇静自己的心,方寸不乱,来对付敌军的喧闹嚣杂,这是「治心」。就近等待远来之敌,以安逸等待疲惫之军,以饱食等待饥渴之众,这是「治力」。「以逸待劳」这句成语就从这里而出,说明用兵者养精蓄锐,等待疲惫的敌人,而予以痛击则可胜。
1. 两方对峙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待对方实力消弱或疲倦时,再迎头痛击。宋.陈师道〈拟御试武举策〉:「逸以待劳,久以待变,亡费而有备,可谓善矣。」也作「以佚待劳」。
《逸以待劳》这句话并非直接出自古代经典,但从其字面含义来看,它传达的是“利用对方疲劳或处于劣势时采取行动”的策略思想。这里的“逸”可以理解为安闲、从容不迫的状态,“待劳”则是等待对手劳累。整体上可理解为在适当的时机抓住机会,以静制动。
详细解释
- 逸:指轻松自在,不紧张。
- 待:等候,等待。
- 劳:疲劳或不利状态。
这句话可以比喻在一个战略环境中,当敌人疲惫不堪或者出现失误时,采取行动来获得优势。
造句
- 在这次商业谈判中,我方选择等待对方先提出一些不太有利的条款,然后利用《逸以待劳》的战略,在对方情绪低落之时反戈一击。
- 战略上的布局需要耐心,《逸以待劳》是兵法中的精髓,只有在对手懈怠或疲惫时才可出手。
-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胜利,教练团队决定采用《逸以待劳》的战术策略,等待对方连续进攻后出现失误再进行反击。
- 在网络游戏中,玩家常常采用《逸以待劳》的方法,等到敌方角色耗尽能量或生命值后再发起攻击。
- 企业管理者在处理员工关系时,也常应用《逸以待劳》的原则,在团队成员疲劳或者士气低落的时候及时给予支持和激励。
需要注意的是,“《逸以待劳》”并非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或者固定搭配。上述解释以及造句主要基于其字面意思进行的解读与扩展使用。
分词解释
yì
1 跑,逃跑,逃~。奔~。2 散失:~散。~史。~事。~闻。3 安闲,安乐:安~。~乐(安乐)。以~待劳。闲情~致。4 超过一般:超~。~兴(xìng )(超逸豪放的兴致)。~趣。~致。~品(超脱绝俗的艺术品)。~珠(特异的珍珠,喻人的品德)。5 隐遁:~士(隐居之士)。~民(a.旧时称遁世隐居不做官的人;b.亡国后不在新朝代做官的人,亦作“佚民”)。6 放任,不受拘束:~荡。飘~。骄奢淫~。yǐ
1 用,拿,把,将:~一当十。~苦为乐。~身作则。~邻为壑。~讹传讹。~往鉴来。2 依然,顺,按照:~时启闭。物~类聚。3 因为:~人废言。勿~善小而不为。不~物喜,不~己悲。4 在,于(指时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5 目的在于:~待时机。~儆效尤。6 文言连词,与“而”用法相同:梦寐~求。7 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前。~内。8 用在动词后,类似词的后缀:可~。得~。9 古同“已”,已经。10 太,甚:不~急乎?11 及,连及:富~其邻。dài,dāi
1 等,等候:~到。~旦。拭目以~。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招~。~遇。~人接物。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出门,有人来了。láo
1 人类创造物质或精神财富的活动:~动。~力。~逸。功~(功业,成绩)。按~分配。2 辛苦,辛勤:~苦。~顿(劳累困顿)。~瘁(劳累病苦)。~碌(事情多而辛苦)。~心。疲~。烦~。任~任怨。3 劳动者的简称:~工(旧时指工人)。~资。4 用力:~苦功高。勤~。徒~无功。5 用言语或实物慰问:慰~。~军(慰劳军队)。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