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的拼音、解释、组词
上士的简介:
shàng/shǎng shì
1.道德高尚的人。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1.道德高尚的人。 2.古代官阶之一。其地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序官》:"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孙诒让正义:"凡诸官上士,《王制》谓之元士,又谓之适士,中﹑下士又谓之官师。"《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秦以后亦有袭用古制﹐以上士﹑中士﹑下士为官秩者。 3.佛经中对菩萨的称呼。 4.军衔,军士的最高一级。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高级知识分子。【例】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老子.第四十一章》)
2. 现行士官军阶的最高级,位在中士之上,少尉之下。【例】他在退伍前由中士升到上士。
1. 贤士。《老子》第四一章:「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2. 古代官阶。阶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周礼.天官.冢宰》:「宰夫下大夫四人,上士八人,中士十有六人,旅下士三十有二人。」《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也称为「元士」。
3. 现行士官军阶的最高级,位在中士之上,少尉之下。
4. 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追求佛道的大乘修行人。
在古汉语中,《上士》通常用来形容品德高尚、学识渊博且能担当大任的人。这里的“上”是指级别或层次较高,而“士”则指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知识分子或君子。这种说法往往用于评价那些能够以德行和智慧影响他人,并在社会中起到积极引领作用的人物。
详细解释
- 品德高尚:具备优秀的个人品质,如诚实守信、正直无私等。
- 学识渊博:拥有广博的知识与深厚的学问基础。
- 能担当大任:不仅能够承担起领导责任和任务,还能在面对挑战时提供智慧的解决方案。
造句
- 在古代儒家文化中,“上士”指的是那些品德高尚且拥有深厚学问的人,他们被认为是社会的栋梁之才。
- 李教授不仅是学术界的泰斗,还是一位真正的“上士”,他不仅知识渊博,还常常以实际行动帮助有需要的人。
- 作为一个未来的领导者,我们应当向“上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学识水平。
- 在这次慈善活动中,许多企业家展现出了高尚的品德与无私的精神,他们堪称真正的“上士”,值得大家学习。
- 我们应该努力成为有才华且品德高尚的人,这样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上士”。
分词解释
上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边。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古。~卷。3 等级和质量高的:~等。~策。~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4 由低处到高处:~山。~车。~升。5 去,到:~街。6 向前进:冲~去。7 增加:~水。8 安装,连缀:~刺刀。~鞋(亦作“绱鞋”)。9 涂:~药。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课。~班。11 拧紧发条:~弦。12 登载,记:~账。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桌~。组织~。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来。锁~。选~代表。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年纪。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士
shì
1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2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3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4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5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6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