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遗策的简介:
yí/wèi cè
1.失策;失算。 2.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 3.指古代的典籍。
1.失策;失算。 2.指前人遗留下来的策略计划。 3.指古代的典籍。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失策。《汉书.卷五一.枚乘传》:「忠臣不避重诛以直谏,则事无遗策,功流万世。」
2. 前人所遗留的计划。《文选.贾谊.过秦论》:「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收要害之郡。」
词语详解
遗策:
- 定义:“遗策”在古代文献中指的是前人留下的策略、计谋或方法,通常是经过长期实践和经验积累而形成的智慧结晶。
- 出处:“遗策”的概念最早见于《史记·高祖本纪》,原文为“故其遗策可以补今之不足。”这里提到的“遗策”是指古代君主留下的治国策略或方法,后世帝王可以根据这些策略进行补充和完善。
- 用法:在现代汉语中,“遗策”一词较少使用,多用于历史、文学或哲学领域讨论前人遗留下来的智慧。
造句
- 古代军事家孙武所留下的《孙子兵法》就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遗策”,至今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
- 历史学家在研究古代帝王治国方略时,经常会提到一些重要的“遗策”作为参考依据。
- 通过对历代名臣的“遗策”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政治智慧。
- 在现代社会管理中,借鉴古人遗留下来的“遗策”,也能帮助我们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 《三国演义》中的许多计谋和策略可以看作是古代兵法的一种“遗策”,至今仍然有着深远影响。
分词解释
遗
yí
1 丢失:~失。~落。2 漏掉:~忘。~漏。3 丢失的东西,漏掉的部分:补~。路不拾~。4 余,留:~留。~俗。~闻。~址。~风。~憾。~老(➊经历世变的老人;➋仍然效忠前一朝代的老人)。5 死人留下的:~骨。~言。~嘱。6 不自觉地排泄:~尿。~精。7 生物体的构造和生理机能由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传。8 抛弃:~弃。
策
cè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