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秋的拼音、解释、组词
阳秋的简介:
yáng qiū
即《春秋》,记历史的书。晋简文帝母叫郑阿春,为避讳,遂改“春秋”为“阳秋”。
即《春秋》,记历史的书。晋简文帝母叫郑阿春,为避讳,遂改“春秋”为“阳秋”。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春秋。晋朝简文帝郑后小字阿春,故当时讳春为阳。孙盛作有晋阳秋。见《晋书.卷八二.孙盛传》。
《阳秋》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文献,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主要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历史记载或评价。
详细解释
- 历史记录:在古代中国,“阳秋”通常指代春秋时期的史书、纪事,比如孔子所作的《春秋》,是中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之一,后来人们也常用“阳秋”来泛指史实记载。
- 评价方式:“阳秋”还用来形容一种简短而深刻的评述方法。据说孔子在编纂《春秋》时,通过简单地使用褒贬字词(如‘子闻之曰:其言之不怍’),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态度或评价,这种以微言大义、寓褒贬于一字的写法被称为“春秋笔法”。
造句
- 学者们常常引用《阳秋》中的记载来考证古代的历史事实。
- 这篇论文采用了类似《阳秋》那种含蓄而有力的语言风格,使得读者能够通过文字背后的情感和逻辑体会到作者的观点。
-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借鉴了“春秋笔法”,虽然只字未提批评之意,却对某些人物做了意味深长的评价。
-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时期,《阳秋》是我们研究的重要资料之一。
- 尽管《阳秋》篇幅简短,但它所承载的历史信息和价值却是非常宝贵的。
分词解释
阳
yáng
1 明亮。2 中国古代哲学认为宇宙中通贯所有物质的两大对立面之一,与“阴”相对:一阴一~谓之道。阴~二气。图形:⚊(U+268A)。3 指“太阳”:~光。~面。~历。向~。夕~。4 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多用于地名):衡~(在中国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在中国河南省洛河之北)。5 温暖:~春。6 外露的,明显的:~沟。~奉阴违。7 凸出的:~文图章。8 关于活人的:~间(人世间)。~宅。~寿。9 带正电的:~极。~电。~离子。10 男性生殖器:~痿。11 古同“佯”,假装。12 姓。
秋
qiū
1 一年的第三季:~季。~景。~水(喻人的眼睛,多指女子的)。~波(喻美女的眼睛)。三~(①指秋收、秋耕、秋播;②指三年)。~高气爽。2 庄稼成熟的时期:麦~。3 指一年:千~万代。4 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5 一种运动和游戏用具称“秋千”。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