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袍的拼音、解释、组词

黄袍的简介:

huáng páo
1.黄色长衣。初,官民可同服黄袍,隋以后,皇帝常服黄袍,唐高祖武德初,禁士庶不得服,黄袍遂为皇帝之专服。 2.借指天子。 3.僧服。僧众中职位较高者作佛事时穿黄袍。 4.鸟名。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黄色的上衣,隋以后天子服。【例】陈桥兵变,黄袍加身。

1. 黄色的长衣,隋以后为天子服。如:「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聊斋志异.卷二.九山王》:「高卧山巢,公然自负,以为黄袍之加,指日可俟矣。」

2. 僧服。为职位较高者,做佛事时所披的黄色僧袍。

3. 指黄莺。唐.贯休〈晚春寄张侍郎〉诗:「鸟听黄袍小,城临白帝寒。」

黄袍》一词在古代中国文学和历史中通常指的是皇帝所穿的一种颜色为黄色的礼服,象征着尊贵与皇权。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黄色是皇家专用的颜色之一,除了代表皇帝的身份地位外,也寓意了天命与吉祥。

详细解释

  • 黄色象征:在古代中国文化中,黄色被视为五方之中的中央颜色,因此它与皇帝权力的中心性相联系。
  • 黄袍加身:这个词组来源于历史故事,形容某人突然得到皇位或重要地位的情景。在中国历史上,赵匡胤通过“黄袍加身”的方式取得了宋朝的政权。

造句

  1. 历史上的很多皇帝都穿着黄袍登基。
  2. 他就像古代传说中的那个将军一样,一夜之间穿上黄袍成为了一国之主。
  3. 这件黄袍不仅象征着尊贵,也是权力与责任的代表。
  4. 在皇宫里,皇帝所穿的黄袍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随意穿戴的。
  5. 黄袍加身”这一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某人突然取得高位或重要地位的情景。

这些造句旨在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黄袍”这个词组及其相关的背景知识。

分词解释

huáng

1 像金子或向日葵花的颜色:~色。~昏。牛~。~澄澄。信口雌~。2 特指中国黄河:~灾。治~。~泛区。3 指“黄帝”(即“轩辕氏”,传说中原始社会部落联盟首领):~老(黄帝和老子)。炎~子孙。4 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事情~了。5 姓。

páo

1 中式长衣:~子。长~。旗~。棉~。皮~。同~(旧时军人相称)。~泽(“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如“~~之谊”、“~~故旧”)。2 衣服的前襟:“反袂拭面,涕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