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宪的拼音、解释、组词

风宪的简介:

fēng xiàn
1.风纪法度。 2.古代御史掌纠弹百官﹐正吏治之职﹐故以"风宪"称御史。 3.泛指监察﹑法纪部门。 4.庄严整饬;威风。

  • 修订版
  • AI解释

1. 风纪法度。《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爰逮战国,风宪逾薄,适情任欲,颠倒衣裳。」

2. 掌管风纪的官吏。唐.张谓〈送韦侍御赴上都〉诗:「天朝辟书下,风宪取才难。」

3. 比喻庄严。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五二出:「到长安日边,果然风宪,九街三市排场遍。」

词语《风宪》在古代汉语中特指御史台或御史大夫这一官职,主要负责监督中央和地方官员的行为是否符合法律、政令。它也可泛指监察制度或者司法体系,是古代中国特有的一个词汇。

详细解释

  • 字面意思:“风”可以理解为风气、声望;“宪”则有法令、法度之意。因此,“风宪”的本意是指以良好的政治风气和严格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官员的行为。
  • 历史背景:在古代中国,尤其是明清时期,御史台的职责非常明确且重要,它不仅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的重要机构,还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规范官僚行为不可或缺的力量。御史们不仅关注司法公正,还涉及对官员道德品行的监督。
  • 现代意义:虽然古代的具体制度已经不复存在,但在现代社会中,“风宪”一词有时仍被用来形容那些负责监督或检查某一领域以保证公平、公正的行为规范的人或者组织。

造句

  1. 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力度,力图打造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
  2. 在这次整顿之中,纪检部门再次发挥了“风宪”作用,查办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
  3. 作为一个地方的重要机构,“风宪”的设立旨在确保地方政府的各项决策能够遵循国家法律和政策。
  4. 御史台作为古代中国的“风宪”机关,在维护官场秩序、促进政治清明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5. 现代社会同样需要类似的“风宪”机制,以保证企业运营的透明度和公平性。

分词解释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

xiàn

1 法令:~章。~令。~兵。2 指“宪法”:违~。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