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舍生取义的简介:

shě shēng qǔ yì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舍生取义」之「舍」,典源作「舍」。「舍」同「舍」。「舍生取义」指为正义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语本《孟子.告子上》。△「杀身成仁」

2. 《孟子.告子上》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3. 「舍生取义」原作「舍生取义」,这句成语出自《孟子》。《孟子.告子上》有一段话,提到孟子对利、义的辨别,他用「生」来代表私利,用「义」来代表公益。为了让世人了解有时候利、义是不能两存的,所以他用鱼和熊掌来做比喻,孟子说鱼和熊掌都是人们喜欢吃的珍馐,但是万一不能兼而有之,那只好舍鱼而取熊掌了。利和义也是一样,二者往往是相互冲突。这时候,孟子要世人注意公益是凌驾在私利之上的。生命虽然是私利的极致,但是为了国家社会的利益,也是可以舍弃的。对每个人来说,活著当然是大家的希望,但是有些事的重要性却超过生命,为了这些事,我们不应苟且偷生。死亡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厌恶的,但是有些事却更叫人厌恶,为了这些事,我们也应挺身除恶。儒家独善其身的目的在于兼善天下,修己的目的在于安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把群众利益摆在个人之上的一套修身哲学,所以孟子要人「舍生取义」的道理就不难了解了。成语中「义」字的内涵,可以扩大为仁义道德、美善真理、理想抱负等。

1. 为维护正义真理而不惜牺牲生命。语本《孟子.告子上》。【例】文天祥慷慨赴义的情操,是舍生取义的最佳写照。

1. 语本《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指为正义真理不惜牺牲生命。宋.苏轼〈乞将台谏官章疏降付有司根治劄子〉:「夫君子所重者名节也。故有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可杀不可辱之语。」也作「舍身取义」。

《舍生取义》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提出的著名观点,表达了愿意牺牲个人的生命以实现更高价值和追求正义的决心。具体来说,“舍生”指的是放弃自己的生命,“取义”则是指为了道义、公正等高尚的价值而行动或付出。

详细解释

  • 舍生:字面意思是放弃自己的生命。
  • 取义:字面意思是获取或实现正义,这里的“义”更多地指向道德原则和更高的价值观念。这不仅仅是单纯的牺牲个人利益,而是为了更大的目标、原则或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感。

这一成语反映了孟子倡导的积极人生观,强调在面临抉择时要敢于坚持真理、坚守正直,并且认为这样的牺牲是值得的。它鼓励人们在必要时刻,不顾自身安危,为正义事业奋斗和付出。

造句

  1. 在那场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无数英雄舍生取义,最终取得了胜利。
  2. 面对不公,我们不能选择沉默;即使面对危险,也要舍生取义,维护正义。
  3. 他为了揭露腐败分子而被陷害入狱,但他坚持舍生取义的精神并未改变。
  4. 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激励了无数人勇敢地站出来为公众利益发声。
  5. 在这次救援行动中,许多消防员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取义地冲进了火灾现场。

分词解释

shě,shè

1 放弃,不要了:~己为人。~近求远。四~五入。2 施舍:~粥。~药。

shēng

1 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并能发展长大:诞~。滋~。~长。2 造出:~产。3 活的,有活力的:~存。~命。~物。~机。出~入死。舍~取义。4 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众~。丧~。卫~。5 生活,维持生活的:~计。~意。6 整个生活阶段:一~。平~。今~。7 发出,起动:~病。~气。~效。~花之笔。谈笑风~。8 使燃料燃烧起来:~火。9 植物果实不成熟:~瓜。10 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饭。~水。11 不熟悉的,不常见的:~疏。~客。~字。陌~。12 不熟练的:~手。13 未经炼制的。~铁。14 硬:态度~硬。~吞活剥。15 甚,深:~怕。~疼。16 正在学习的人:学~。门~。17 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儒~。医~。18 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小~。老~。武~。19 词尾:好~休养。20 姓。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