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室土阶的拼音、解释、组词

茅室土阶的简介:

máo shì tǔ jiē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的台阶。形容房屋简陋,或生活俭朴。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成的台阶。比喻屋舍简陋。后汉书˙卷四十˙班彪传上: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亦作土阶茅茨。

1. 茅草盖的屋顶,泥土砌成的台阶。比喻屋舍简陋。《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上》:「扶风掾李育,经明行著,教授百人,客居杜陵,茅室土阶。」也作「土阶茅茨」。

词语解析

茅室土阶:

  • 茅室(máo shì): 指用草或竹子编成的简陋的房屋。中国古代常用来形容贫穷人家居住的简陋住所,体现了朴素的生活方式。
  • 土阶(tǔ jiē): 即用泥土筑成的阶梯或台阶。

组合解析: 茅室土阶意味着在一个由简陋茅草屋构成的小屋里,外边围绕着由未经精细处理的泥土建成的阶梯。这通常用来描绘一种质朴、简陋的生活环境,反映出居住条件的俭朴和自然状态下的生活情景。

造句

  1. 他住在乡间的一座茅室土阶之中,过着与世无争、宁静自适的生活。
  2. 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茅室土阶往往被描绘为隐居者的理想之地,反映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3. 虽然生活条件简陋,但他们在那座茅屋土阶中却过得十分快乐。
  4. 漫步于这幽静的茅室土阶之间,仿佛能感受到古代文人的那份淡泊名利、追求自然的精神。
  5. 面对现代都市的喧嚣和浮躁,有些人选择回归到茅室土阶般的简朴生活之中,以求心灵上的宁静与自在。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茅室土阶”这一词语所蕴含的生活状态,还反映了人们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环境的亲近态度。

分词解释

máo

多年生草本植物,春季先开花,后生叶,花穗上密生白毛。根茎可食,亦可入药。叶可编蓑衣(亦称“白茅”):~草。~庐。~舍。名列前~(喻名次列在前面)。

shì

1 屋子,房间,亦指家:居~。教~。会客~。温~。引狼入~。2 家,家族:皇~。女有家,男有~。3 机关团体内部的工作单位:档案~。4 古指妻子(亦指为子娶妻或以女嫁人):妻~。继~。5 刀剑的鞘。6 墓穴。7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jiē

1 为了便于上下,用砖石砌成的或就山势凿成的梯形的道:~除(台阶)。~墀(台阶)。~级。~下囚。台~。2 等级,层次:~层。官~。军~。音~。3 凭借:~缘(凭借,依附)。4 由来:~祸。5 途径:~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