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庐三顾的拼音、解释、组词

草庐三顾的简介:

cǎo lú sān gù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三顾茅庐」。见「三顾茅庐」条。

2. 此处所列为「三顾茅庐」之典源,提供参考。 ◎1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据《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引)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1>,猥自枉屈2>,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3>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4>。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闲,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注解〕 (1) 卑鄙:地位卑微低贱。自谦之词。 (2) 猥自枉屈:委曲贬低自己的身分。猥,音ㄨㄟˇ。 (3) 咨:音ㄗ,通「咨」,商量、询问。 (4) 驱驰:奔走效力。 ◎2《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 此处所列为「三顾茅庐」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东汉末年天下纷乱,打著「复兴汉室」名号起兵的刘备,在屯田新野时,从徐庶口中得知避居在南阳隆中的诸葛亮是个能人,于是前去拜访,一连去了三次,才见到人。诸葛亮在〈前出师表〉中提到了这件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刘备不顾身分,一连三次专程拜访的诚心,终于感动诸葛亮答应出山替他奔波效力。后来「三顾茅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对贤才真心诚意的邀请、拜访。

1. 比喻帝王礼贤下士,或比喻诚心邀请。参见「三顾茅庐」条。《晋书.卷九二.庾阐传》:「夷吾相桓,汉登萧张;草庐三顾,臭若兰芳。」

《草庐三顾》,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描述的是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隐居于襄阳城外的水镜庄,后经刘备三次拜访其住处(茅屋),最终请出诸葛亮助他制定战略以图复兴汉室的故事。这个故事不仅展示了刘备对人才的渴望和求贤若渴的精神,也体现了诸葛亮的谦逊以及他在关键时刻愿意为国家贡献智慧。

详细解释

  • 草庐:指诸葛亮隐居的地方。
  • 三顾:刘备三次亲自拜访的意思。“顾”在这里是看望、访问的意思。这个故事强调了刘备对人才的高度尊重和重视,同时也表达了诸葛亮在乱世中等待时机,最终决定出山辅佐明主的决心。

造句

  1.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相助,曾经“草庐三顾”,这份诚意让世人传为佳话。
  2. 要想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就必须像刘备那样,“草庐三顾”寻找那些真正能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人才。
  3. 他多次去拜访那位隐居的老师傅,最终实现了“草庐三顾”的愿望,成功学到了一手好手艺。
  4. 尽管他家境贫寒,住着简陋的小屋(草庐),但他却受到了很多人的尊敬和欣赏,“草庐三顾”式的访问使他的名声逐渐传开。
  5. 这家公司为了找到合适的CEO,曾多次“草庐三顾”,最终在众多候选人中找到了最合适的人选。

分词解释

cǎo

1 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的统称;广义指茎干比较柔软的植物,包括庄稼和蔬菜:青~。野~。茅~。水~。花~。~鞋。~堂(茅草盖的堂屋,旧时文人以此自称山野间的住所,有自谦卑陋的意思)。~原。~坪。~行露宿。~菅人命。2 特指用作燃料、饲料的稻麦之类的茎叶:~料。柴~。稻~。3 粗糙,不细致:~率(shuài )。~鄙(粗野朴陋)。~具(粗劣的食物)。4 汉字的一种书体:~书。~字(亦为旧时谦称自己的别名)。章~(草书的一种,笔画保存了一些隶书的笔势,因其最初用于奏章,故名“章草”)。狂~。~体(❶指汉字草书;❷拼音文字的手写体,有大草、小草之分)。5 打稿子,亦指稿子;引申为初步的,非正式的:~拟。~诏(为皇帝草拟诏书)。6 荒野,原野,引申为在野的、民间的:~野。~莽。~寇。~贼。7 雌性的(用于某些家畜、家禽):~鸡。

1 房舍:茅~。~墓(①古人于父母或老师死后,服丧期间守护坟墓,在墓旁搭盖的小屋居住;②庐舍和坟墓)。2 姓。

sān

1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叁”代):~维空间。~部曲。~国(中国朝代名)。2 表示多次或多数:~思而行。~缄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