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相公的拼音、解释、组词
拗相公的简介:
niù xiàng gōng
1.对宋代力主变法的王安石的诬称。
1.对宋代力主变法的王安石的诬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警世通言.卷四.拗相公饮恨半山堂》:「因他性子执拗,主意一定,佛菩萨也劝他不转,人皆呼为『拗相公』。」
《拗相公》是宋朝时期对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一种特别称呼。这里的“拗”并非指性格上的固执,而是形容他的学问和思维非常独到、不随波逐流,正如诗句中常用“拗”来形容某些艺术风格的独特性或创新性。“相公”,是对古代朝廷中的宰辅官员的一种尊称。
王安石在北宋时期担任过宰相,其政治改革主张深刻影响了宋代社会。他的变法被称为“熙宁新政”,旨在通过一系列经济、行政和社会政策改变当时的社会状态。虽然这些变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因触及到保守派的利益而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拗相公”这一称呼反映了王安石在推行新法过程中的坚定态度和不妥协精神。
以下是五个使用《拗相公》作为主题的造句:
- 他就像《拗相公》一样,坚持自己的观点,从不随波逐流。
- 王安石作为《拗相公》,他的改革尽管面临重重阻力,但仍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
- 在当今社会,我们同样需要许多像《拗相公》这样的人,敢于挑战旧有的观念和习惯。
- 《拗相公》的故事告诉我们,追求真理的路上可能充满坎坷,但只有坚持到底才能有所成就。
- 每当谈及改革之时,总会有人想起《拗相公》,因为他用行动证明了变革的力量。
分词解释
拗
ǎo,ào,niù
弯曲使断,折:竹竿~断了。
相
xiāng,xiàng
1 交互,行为动作由双方来:互~。~等。~同。~识。~传(chuán )。~符。~继。~间(jiàn )。~形见绌。~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更加显出双方的长处)。2 动作由一方来而有一定对象的:~信。~烦。~问。3 亲自看(是否中意):~亲。~中(zhòng)。4 姓。
公
gōng
1 正直无私,为大家利益:~正。~心。大~无私。2 共同的,大家承认的:~理。~式。~海。~制。3 国家,社会,大众:~共。~安(社会整体的治安)。~众。~民。~论(公众的评论)。4 让大家知道:~开。~报。~然。5 封建制度最高爵位:三~(中国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子。~主。6 敬辞,尊称男子:海~。包~。诸~(各位)。7 雄性的:~母。~畜。8 对长辈和年老人的称呼:~~。外~(外祖父)。9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