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底子的简介:
dǐ/de zǐ
1.基础。 2.犹底细。 3.底本;草稿。 4.花纹图案的衬托面。
1.基础。 2.犹底细。 3.底本;草稿。 4.花纹图案的衬托面。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基础、根基。【例】他的国学底子很好。
2. 鞋底。【例】这双皮鞋的底子很软,穿起来很舒服。
3. 体质。【例】他的底子好,很少生病。
4. 底细。【例】我们应该把他的底子弄清楚,免得上当。
5. 草稿。【例】他的演讲稿,是老师帮他拟的底子。
1. 基础、根基。如:「他的国学底子很好,顺利考上中文系。」
2. 草稿。《文明小史》第四三回:「当时就由文案上委员替他拟了一篇的底子,誊了真字,又教导他一番。」
3. 鞋底。如:「这双皮鞋的底子很厚,穿起来很舒服。」
4. 体质。《文明小史》第八回:「这身衣服,我已经替你买了下来了,快快穿罢,免得冻著。你们中国人底子弱,是禁不起的。」
5. 底细。如:「你应该把他的底子弄清楚,免得上当。」
词语“底子”在汉语中有多个含义,具体使用时需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其确切意义。以下是“底子”的几个主要用法及其详细解释:
- 基础或根本:指事物的基础部分或者形成事物的根本条件。
- 原材料或素材:通常用于艺术创作中,指进行创作前的原始材料或准备阶段的工作。
- 出身或经历:强调个人成长环境、教育背景或工作经验等方面的起点。
详细解释
- 基础或根本
-
使用场景:适用于很多领域,如建筑、绘画、写作等。例如,在建筑设计中,“打好底子”意味着要做好基础设计和规划工作;在文学创作中,则可能指对故事框架或主题的选择。
-
原材料或素材
-
用词背景:多见于艺术创作相关领域,特别是绘画、摄影等视觉艺术。如“这幅画的底子是艺术家亲手调制出来的特殊颜料混合物”。
-
出身或经历
- 情境应用:用于形容个人的成长环境或教育、工作经历等方面的基础。“他的成功建立在深厚的艺术底子上。”
造句
- “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这部小说,他决定先花时间打好底子,深入研究那个时代的背景和文化。”
- “这幅油画的底子非常漂亮,画家特意选择了这种颜色搭配以增强整体效果。”
-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好的底子都是成功的关键。小明从小就热爱画画,因此在美术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
- “这次装修的房子质量很好,施工师傅告诉我,一个好的底子是决定装修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 “李老师的书法底子很深,笔力遒劲有力,让人赞叹不已。”
通过上述解释和造句,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底子”这一词语。
分词解释
底
dǐ,de
1 最下面的部分:~层。~座。~下(➊下面;➋以后)。海~。~肥。2 末了:年~。月~。到~。3 根基,基础,留作根据:刨根问~。~蕴。~稿。~版。4 图案的基层:白~蓝花的瓶子。5 何,什么:~事伤感。6 古同“抵”,达到。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