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针的拼音、解释、组词
指南针的简介:
zhǐ nán zhēn
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磁针在地磁场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地理的南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利用磁针常指向南北的特性所制成的仪器。常用于飞机、船舶的航行或用来观测目标的方位。【例】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
1. 一种利用磁针常指向南北的特性所制的仪器。参见「罗盘」条。
《指南针》通常是指一种古老的导航工具,它能够在任何地方指示出北方的方向。指南针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它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航行的安全与效率。
详细解释
- 定义:指南针是一种利用磁铁指向地球磁场北端的设备,主要用于航海、军事行动或作为辅助定位工具。
- 历史背景:最早的指南针出现在中国的宋代(公元960-1279年),最初被用作占卜工具。之后经过改良和发展,应用于海上导航和军事用途。
- 工作原理:磁铁的北极总是指向地球磁场的南极方向,而地球上的任何地方,磁北的方向相对于真北方向都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种差异被称为磁偏角。
造句
- 海洋探险家李明在准备航海时,一定要仔细检查指南针是否准确无误。
- 古代中国商船出海前都要使用指南针来确定航行方向。
- 在荒岛上生存的他们依靠指南针找到了回家的方向。
- 从古代到现代,指南针一直被认为是探索未知世界的“明灯”之一。
- 指南针对我们理解地球上的地理方向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分词解释
指
zhǐ
1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2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3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4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5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6 意向针对:~标。~定。7 古同“旨”,意义,目的。
南
nán,nā
1 方向,早晨面对太阳,右手的一边,与“北”相对:~北。~方。~面。~国(指中国南部)。~陲(南部边疆)。~极。~半球。2 姓。
针
zhēn
1 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线。2 细长像针的东西:时~。3 用针扎治病:~灸。4 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