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威的拼音、解释、组词
天威的简介:
tiān wēi
1.上天的威严;上天的威怒。 2.指雷电。古人以其象征天之威怒﹐故称。 3.帝王的威严;朝廷的声威。 4.犹言神威。
1.上天的威严;上天的威怒。 2.指雷电。古人以其象征天之威怒﹐故称。 3.帝王的威严;朝廷的声威。 4.犹言神威。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上天的威严。《书经.君奭》:「我亦不敢宁于上帝命,弗永远念天威。」《三国演义》第九回:「主公登龙位,必有红光紫雾,以壮天威耳。」
2. 天子的威仪。《左传.僖公九年》:「天威不违颜咫尺。」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自知渎天威,罪在不赦。」
3. 神威,超越常人的威力。《三国志.卷七.魏书.吕布臧洪传.吕布》:「布举弓射戟,正中小支。诸将皆惊,言:『将军天威也!』」三国魏.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一:「相公征关右,赫怒震天威,一举灭獯虏,再举服羌夷。」
《天威》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来自上天或神灵的权威、力量或意志。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天威"常被用于描述皇权、国家权力等带有神圣感和不可侵犯性的存在。
详细解释:
- 字面意义:“天”指的是天空或者大自然,“威”代表威严、权威。
- 引申义:比喻来自上天的命令或意志,也可指国家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它往往带有敬畏之感,并且意味着不可违抗。
造句:
- 在古代,很多官员都谨言慎行,因为他们深知自己的行为可能会触怒天威。
- 这位帝王自认为拥有天威在握,任何叛逆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
- 汉武帝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扩大了疆域,他坚信这是上苍赋予他的天威。
- 人们常常会以敬畏之心面对自然灾难,因为他们相信这些都是天威的表现形式之一。
- 在古代文献中,《史记》里多次提及“天威”,强调帝王治国要有如神明般的公正无私。
通过这些造句可以看出,“天威”不仅是一个描述自然力量或超自然权威的词汇,也可以用来形象化地描绘人间权力的至高无上。
分词解释
天
tiān
1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2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3 气候:~气。~冷。4 季节,时节:冬~。5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6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7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8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9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威
wēi
1 表现出来使人敬畏的气魄:~力。~风。权~。2 凭借力量或势力:~胁。~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