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堡的拼音、解释、组词

土木堡的简介:

tǔ mù bǎo/bǔ/pù
1.地名。在今河北怀来县东。本名统漠镇,唐初高开道所置,后沿误为"土木"。明永乐初置堡。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英宗率军与瓦剌作战,被俘于此,堡毁。后嘉靖﹑隆庆间又曾重修。参见"土木之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名。明英宗曾于此兵败,被也先俘虏。

土木堡》是明朝历史中的一个著名地点,与一次重要的战役相关。以下是该地名及其背后的历史事件的详细解释。

土木堡事件简介

土木堡位于中国河北省怀来县境内,是明朝著名的将领朱祁镇在1449年(明景泰三年)被瓦剌(蒙古族的一支)所俘虏的地方,这场战役也导致了明朝著名将领于谦等人的牺牲。这次战争标志着明朝开始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点。

详细解释

土木堡”是一个地名,因为明朝英宗朱祁镇在抗击瓦剌的战斗中,在这里被敌人围困,从而引发了后来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变动。这一事件不仅在军事上反映了明朝防御体系的脆弱性,也在政治层面上揭示了皇帝与大臣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造句

  1. 明朝英宗朱祁镇被俘于土木堡的历史事件,至今仍被作为警世教材,提醒人们警惕外敌入侵。
  2. 土木堡之变后,明朝国力大减,社会动荡不安,成为了研究历史学者们热议的话题之一。
  3. 土木堡战役中,朱祁镇的失败不仅是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整个明朝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标志。
  4. 土木堡为起点,明朝的政治体制开始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和调整,对后来的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土木堡不仅是一场军事冲突的地点,更是研究明朝历史、社会结构及中外关系的重要历史遗迹。

这些句子旨在帮助理解和运用“土木堡”这一词语以及与其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

分词解释

1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2 疆域:国~。领~。3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4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5 不合潮流:~气。6 未熬制的鸦片:烟~。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9 姓。

1 树类植物的通称:树~。乔~。灌~。~石(树木和石头,喻没有知觉和情感的东西)。缘~求鱼。2 木料、木制品:~材。~器。~刻。~匠。~已成舟。3 棺材:棺~。4 质朴:~讷(朴实迟钝)。5 呆笨:~鸡。6 感觉不灵敏,失去知觉:麻~。7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8 姓。

bǎo,bǔ,pù

1 军事上防守用的建筑物:~垒。城~。桥头~。2 古代指土筑的小城:“徐嵩、胡空各聚众五千,据险筑~以自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