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的拼音、解释、组词
投笔从戎的简介:
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 成语典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戎,军旅。「投笔从戎」指弃文从军,以卫国立功。#典出《东观汉记.卷一六.班超列传》。
2. #《东观汉记.卷一六.班超列传》班超1>,字仲升,扶风安陵2>人,徐令3>彪4>之子也。为人大志,不修小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持《公羊春秋》,多所窥览。家贫,恒为官佣写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5>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6>、张骞7>,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8>间乎!」 〔注解〕 (1) 班超:西元32∼102,字仲升,东汉右扶风平陵人。班彪之子,班固之弟。明帝时出使西域,平服五十余国,被任命为西域都护,又以军功封为定远侯。 (2) 扶风安陵:东汉右扶风安陵县,地约在今陕西省咸阳县东二十里。 (3) 徐令:徐县县令,班彪之官职。徐,指临淮郡徐县,约在今安徽省盱眙县西北八十里。 (4) 彪:班彪(西元3∼54),字叔皮,东汉扶风安陵人。才高好著述,继司马迁《史记》作西汉史六十五篇,未完而殁,后由子班固及女班昭继续完成,即今《汉书》。 (5) 辍业:指停止抄书工作。 (6) 傅介子:生卒不详。西汉北地义渠道人。昭帝时出使大宛,降服楼兰、龟兹。因诛匈奴使者,还拜中郎。后又斩楼兰王,被封为义阳侯。 (7) 张骞:?∼西元前114,字子文,西汉汉中成固人。武帝时以军功封博望侯,旋拜中郎将,出使乌孙,分遣副使至大宛、康居、大夏等,自此打通与西北诸国的交通,使汉朝能与中亚交流。 (8) 笔研:笔砚。研,通「砚」。〔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后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
3. 据《东观汉记.卷一六.班超列传》载,东汉时,班超因家境贫困,只好为官府抄写书籍,赚取微薄薪水,以供养母亲,贴补家用。有一天,他做得有些厌烦,便停止抄写,将笔搁置于一旁,叹息说:「大丈夫应效法傅介子、张骞等人,立功边疆,保家卫国,怎能长久从事文书工作,将生命耗费在笔砚之间呢?」于是决定从军报效国家。后来这个故事被浓缩成「投笔从戎」,用来指弃文从军,以卫国立功。
1. 戎,指军队或战争。投笔从戎指弃文从军。典出《后汉书.卷四十七.班超传》。【例】经过审慎的考虑,他决心投笔从戎,完成报效国家的心愿。
1. 汉代班超因家贫而常为官佣书以供养,后辍业而叹:「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典出《后汉书.卷四七.班超传》。后指弃文从军以卫国建功。《孽海花》第二五回:「你道珏斋为何安安稳稳的抚台不要做,要自告奋勇去打仗呢?虽出于书生投笔从戎的素志,然在发端的时候,还有一段小小的考古轶史。」
《投笔从戎》这个成语源自于东晋时期,用来形容文人放下手中的笔墨,投身军旅,弃文就武。具体故事与汉代的班超有关。班超在官府中担任抄写生计(“投笔”是指把书简、文书丢开的意思),后来他渴望为国效力,在给当时外甥的信中表示愿意远赴西域,建立一番事业,最后果然以武力平定了西域。这个成语后来就用来形容有志之士不拘泥于文人身份,积极入世,投身军事或国家大事。
造句
- 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 为了改变国家现状,他毅然决定从戎,投入军旅生活。
- 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许多书生都纷纷投笔从戎,希望为国效力。
- 尽管他出身于文人世家,但他却选择投笔从戎,成为一名出色的战士。
- 当国家遭遇危机时,许多知识分子都纷纷放弃笔墨,投身军旅,为保卫家园而战。
这些句子展示了成语《投笔从戎》的多种应用场景,不仅限于描述个人的选择和决定,也反映了时代背景和个人价值取向的转变。
分词解释
tóu
1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篮。~弹(dàn )。2 跳进去:~河。自~罗网。3 放进去,送进去:~入。~资。~标。4 走向,进入:~宿(找地方住宿)。~奔。~靠。~降。~师(从师学习)。~诉。5 发向:~射。~影。6 寄,递送:~递。~稿。7 合:~合。意气相~。8 临,在…以前:~明。~暮(天黑以前)。bǐ
1 写字、画图的工具:毛~。钢~。铅~。~架。~胆。2 组成汉字的点、横、直、撇、捺等:~画。~顺。~形。~道。3 用笔写,写作的:~者。代~。~耕。~谈。~误。~译。~战。~名。4 写字、画画、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体。~法。~力。文~。工~。曲~。伏~。5 像笔一样直:~直。~挺。~陡。6 量词,指钱款:一~钱。7 指散文:“谢玄晖善为诗,任彦升工于~”。随~。cóng,zòng
1 跟随:愿~其后。2 依顺:顺~。盲~。~善如流。3 采取,按照:~优。4 从事;参加:~业。~政。投笔~戎。5 由,自:~古至今。~我做起。6 跟随的人:侍~。仆~。7 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父(伯父、叔父的通称)。8 次要的:主~。~犯。9 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