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逃西窜的拼音、解释、组词

东逃西窜的简介:

dōng táo xī càn
四处奔逃躲避。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四处奔逃躲避。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那些家僮见了那人,仔细看了一看,大叫道:有鬼!有鬼!东逃西窜。

1. 四处奔逃躲避。《醒世恒言.卷三.卖油郎独占花魁》:「因那年避乱南奔,被官兵冲散了女儿瑶琴,夫妻两口,凄凄惶惶,东逃西窜,胡乱的过了几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一:「那些家僮见了那人,仔细看了一看,大叫道:『有鬼!有鬼!』东逃西窜。」

词语详解

东逃西窜(dōng táo xī cuàn)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们四处奔走、避难或逃避追捕的情形。这个成语通常带有贬义,含有对行为者处境艰难和行动慌张的描述。

  • 字面意思解析:“东”指东方,“逃”是逃跑的意思;“西”指西方,“窜”有逃跑、乱跑之意。

  • 引申意义:不仅限于实际的物理移动,也可以用来形容思想上的慌乱或行为上的四处奔波寻找出路的状态。

造句

  1. 因为公司财务出现问题,他不得不东逃西窜地寻找新的工作机会。
  2. 在敌人的追捕下,这个罪犯一直在东逃西窜,最终还是被警察抓住了。
  3. 面对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许多中小企业主都在东奔西走,寻求转机。
  4. 为了躲避债务人,他东躲西藏,最后不得不搬家到另一个城市。
  5. 这个项目的不确定性使得项目成员们常常在不同的任务之间东逃西窜

这些句子展示了“东逃西窜”一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从个人遭遇困境寻求出路的情况到企业或项目中面对挑战时的状态变化。

分词解释

dōng

1 方位词,日出的方向,与“西”相对:~方。~经(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或经线)。~山再起(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付诸~流。2 主人(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房~。股~。~道主(泛指请客的主人,亦称“东道”、“作东”)。3 请客出钱的人:作~。4 姓。

táo

1 为躲避不利于自己的环境或事物而离开:~跑。~敌。~匿。~遁。~逸。2 躲开不愿意或不敢接触的事物:~避。~难(nàn )。~汇。~税。~世(避世)。
西

1 方向,太阳落下的一边,与“东”相对:~面。~晒。~域。~方。~席(旧时对幕友或家塾教师的敬称。古代主位在东,宾位在西。亦称“西宾”)。~宫(借指妃嫔)。2 事物的样式或方法属于西方的(多指欧美各国):~学。~画。~餐。~医。3 姓。

cuàn

1 乱跑,逃走(用于敌军、匪徒、野兽等):~犯。~扰。~逃。~踞。流~。抱头鼠~。2 放逐:~逐。3 修改文字:~改。~定(删补改定)。点~(删减涂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