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浆的拼音、解释、组词

岩浆的简介:

yán jiāng/jiàng
地球内部自然形成的炽热熔融体。成分很复杂,其中最普遍与最重要的是硅酸盐。温度约为700~1200°c,所受压力很高,故可在上地幔或地壳中运移,或喷出地表。在不同的地质作用下可形成各种岩浆岩和内生矿床。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地球内部尚在熔融状态的流体物质。主要成分为矽酸盐,也含一些氧化物、硫化物、水、气体等,冷却后则形成火成岩。【例】火山爆发,喷出岩浆,往往造成邻近地区的严重灾害。

1. 地球内部尚在熔融状态的流体物质。主要成分为矽酸盐,也含一些氧化物、硫化物、水及气体等,冷却后形成火成岩。

词语《岩浆》详解

定义: 岩浆是地球内部熔融状态下的岩石及其溶液,通常包含有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它是地壳深处或上覆岩石圈中的热熔融体,在一定的条件下会通过火山口喷出地表。

特点: 1. 高温性:岩浆温度极高,一般在700℃至1300℃之间。 2. 流动性:由于其中含有大量气体,岩浆具有一定的流动能力。根据含气量和粘度的不同,其流动性和状态也会有所不同。 3. 化学成分:岩浆由多种不同的矿物质组成,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等,这些矿物质的含量不同决定了岩浆的类型(如基性熔岩、酸性熔岩)。

分类: - 基性岩浆:富含镁和铁,冷却后形成橄榄石或辉石为主的岩石。 - 中性岩浆:介于基性和酸性之间。 - 酸性岩浆: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硅,如流纹岩、花岗岩等。

造句

  1.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温度极高,足以熔化大多数金属。
  2. 地质学家通过研究岩浆成分推断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温度。
  3. 长期暴露在岩浆中会导致岩石逐渐变得更为致密坚硬。
  4. 有些地区利用地下岩浆作为地热资源发电。
  5. 岩浆冷却后会形成各种形态的地表景观,比如熔岩流、火山岛等。

分词解释

yán

1 高峻的山崖:~壁。~壑。2 构成地壳的石头:~石。~洞。~浆。~层。熔~。3 险要,险峻:~险。~邑。4 山洞:中空成~。~居穴处。

jiāng,jiàng

1 比较浓的液体:豆~。纸~。灰~。~果。~液。2 用粉浆或米汤等浸润纱、布、衣服等物:~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