尻骨的拼音、解释、组词
尻骨的简介:
kāo gǔ/gū
1.尾骨。
1.尾骨。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脊柱末端的楔形三角骨。由五块骶椎合成,位于腰椎以下,尾椎以上,和左右髋骨相连接构成骨盆。也称为「骶骨」、「荐骨」。
《尻骨》,在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尻骨”一词,不过它通常指人体尾椎部位的最后一块骨头。根据古籍和解剖学上的描述,“尻骨”指的是位于人或动物臀部深处的尾骨部分,是脊柱末端的一部分,在人类中不明显,但在其他一些哺乳动物中更为突出。
详细解释
- 位置:在人体后端,靠近臀部的下方,与尾巴根部(如果有的话)相对应。
- 功能:在某些情况下,它可以提供支撑,帮助稳定脊柱,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坐姿时的压力分散。
- 解剖学:人类一般有4至5块尾椎骨融合在一起构成尾骨。虽然在成人中可能不明显,但在儿童中可以更为突出。
造句
- 医生建议我做些加强臀部肌肉的运动来缓解因长时间坐在硬椅上引起的尾骨不适。
- 那只长颈鹿的尻骨非常显著,仿佛是它身体的一部分装饰。
- 在进行人体解剖实验时,学生们需要仔细辨认和描绘各部位的骨骼结构,包括尻骨的位置及其形状特征。
- 他坐在硬邦邦的小板凳上,感觉屁股下方的尻骨被硌得生疼。
- 虽然现代家具设计已经大大改善了坐姿对尾部的压力分布,但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仍然可能导致尻骨区域疼痛。
请注意,“尻骨”一词在日常用语中并不常用,上述内容主要是基于其解剖学意义和可能的应用场景进行解释。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