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官的拼音、解释、组词
春官的简介:
chūn guān
1.古官名。颛顼氏时五官之一﹐为木正。见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汉服虔注。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见《周礼.天官.小宰》。唐﹑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 2.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3.旧俗在迎春仪式中扮演导牛者的角色。
1.古官名。颛顼氏时五官之一﹐为木正。见贾公彦《<周礼正义>序》引《左传.昭公十七年》汉服虔注。又为《周礼》六官之一﹐掌礼法﹑祭祀。见《周礼.天官.小宰》。唐﹑宋﹑明﹑清司天官属有春官正﹑夏官正等五官。明太祖立春夏秋冬官﹐谓之四辅。见《旧唐书.职官志二》﹑《宋史.律历志》﹑《明史.安然传》。 2.唐光宅年间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 3.旧俗在迎春仪式中扮演导牛者的角色。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周礼六篇之一。叙述春官宗伯所司,掌建国辨方正位,社稷宗庙祭祀,及礼的推行和禁令。
2. 礼部的别名。参见「礼部」条。唐.皇甫枚《王知古》:「虽薄涉儒术,而数奇不中春官选。」唐.皎然〈兵后送姚太祝赴选〉诗:「名动春官籍,翩翩才少俦。」
《春官》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职官系统,主要与春季祭祀和文化教育相关。在周代,《周礼》中记载有“九官”制度,“春官”为其中之一,具体职责是管理春祭、音乐舞蹈、礼仪教育等事务,其长官称为宗伯,下辖大司乐、大宗伯、小宗伯等。
详细解释:
- 春祭:春季祭祀活动,用来祈求农业丰收和国泰民安。
- 音乐舞蹈:负责宫廷的音乐与舞蹈教学、演出及礼仪场合中的表演。
- 礼仪教育:包括对贵族子弟进行礼节、知识的教育。
造句:
- 在古代的《春官》体系中,每一个职位都承担着独特的责任,以保证春季祭祀活动能够顺利举行。
- 宗伯作为《春官》系统中的最高负责人,他不仅要负责组织春季祭典,还要确保宫廷音乐舞蹈演出的质量。
- 通过参与《春官》下的礼仪教育课程,年轻人可以学习到古代的礼节和文化知识。
- 古代贵族家庭的孩子们,在《春官》官员的指导下,从小接受音乐与舞蹈训练,这不仅是为了个人素质的提升,也是为了适应未来的社交场合需求。
- 虽然现代已经不再有严格的《春官》体系,但其文化教育理念仍然影响着今天的礼仪教育和文化传播活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