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的拼音、解释、组词

异端的简介:

yì duān
指和正统思想对立的学说、派别、主张等:异端邪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由本位角度指称其他不同的学说、流派等。【例】异端邪说

1. 由本位角度指称其他不同的学说、流派。《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唐.玄宗〈孝经注序〉:「嗟夫!夫子没而微言绝,异端起而大义乖。」

2. 和传统道德思想,尤指和儒家思想相违背的邪说。《红楼梦》第五八回:「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的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

异端》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常用来指不符合正统教义或观点的思想、学说或者个人。在现代,它更多用于比喻性的场合,用来形容与主流思想、传统观念或官方观点不一致的人或事物。需要注意的是,“异端”一词具有较强的主观性,通常带有负面色彩,使用时需谨慎。

详细解释

  • 含义:指不同流俗的思想或学说;在宗教领域内,常用来指那些被认为是偏离正统教义的个人或团体。
  • 来源:“异”表示不同于、不相同,“端”在这里可理解为根本或原则。结合来看,“异端”意即与主流思想不同的观点或行为。
  • 用法:在古代宗教、哲学和历史研究中经常出现,但现在更多用于非宗教的语境中,用来形容不同寻常的想法或是被边缘化的观点。

造句

  1. 他的新发明被认为是科学界的异端,但他坚持继续研究。
  2. 在那个年代,提倡女性解放的人被视为社会的异端
  3. 那个思想家提出的理论虽然在当时看来是异端,但后来却成为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4. 小说中的反派角色经常被描绘成一种道德上的异端,与主流价值观相悖。
  5. 在文化变革过程中,许多最初被视为异端的思想最终成为主流的一部分。

以上造句意在展示“异端”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方式。使用时需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含义和敏感性。

分词解释

1 不同的:~乎。~说。~常。~己(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端(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如“~~邪说”)。~化。~性。~样。大同小~。~曲同工。2 分开:离~。~居。3 另外的,别的:~日。~地。~国。~乡。~类。4 特别的:奇~。~闻。~彩。奇才~能(特殊的才能)。5 奇怪:惊~。诧~。怪~。

duān

1 正,不歪斜:~正(①事物不歪斜;②正派,正确;③使端正)。~丽。~然。~庄。~秀。~静。~坐。2 正派,正直:~方。~直。~重(zhòng )。品行不~。3 事物的一头:~的(dì)(①事情的经过,底细;②的确,果然;③究竟。均亦称“端底”)。~倪。~详。事~。争~。4 用手很平正地拿:~盆。~碗。~茶。把问题~出来说清楚。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