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揲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银揲子的简介:
yín shé/dié/yè zǐ
1.一种银制的饰物。
1.一种银制的饰物。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银制舌形或箕形的帽子。《喻世明言.卷三三.张古老种瓜娶文女》:「这里安排车仗,从里面叫出几个人来,都著紫衫,尽戴花红、银揲子。」
关于“银揲子”的解释,需要说明的是,“银揲子”这个词汇并不是汉语中常见的标准术语或惯用语。在古代文献、地方方言或者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可能存在类似的表述,但由于信息量有限,并没有找到准确对应这一名称的词条。不过,根据字面意思和推测,它可能与货币、饰品或其他物品有关。
-
从字面上理解:“银”指的是银子或白银;“揲(shè)”一般用来指分拣、整理、计算等动作。因此,“银揲子”可以被初步解释为某种与白银相关的整理或者分拣工具,或是用于计算金银货币的器具。
-
具体语境假设:如果它确实存在,并且有具体的含义或用法,那么可能是在古代商贾交易中用来处理、称量或记录银两的一种器物。类似于“戥子”(一种传统秤具),但专为白银设计。
基于上述推测性解释,这里提供五个造句的例子来表达一个与之概念相似的情况:
- 在那个时代,商人使用各种工具计算交易,其中就包括专门用于称量和分拣银揲的器具。
- 这位老匠人精通金银器制作,他手中所持有的每一件银揲子都透露着历史的气息。
- 当年,这些银揲子被用来衡量每一笔交易中的白银重量,确保公平公正。
- 祖传下来的银揲子虽然已经磨损,但其背面依然刻有古文字,记载着珍贵的历史信息。
- 随着时代变迁,如今我们只能在博物馆中看到这些作为展品的银揲子了。
请注意,以上造句是基于对“银揲子”可能含义的理解进行的虚构创作,并非实际存在的文本。如果你有关于特定历史或文化背景下的详细信息,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进一步准确解释和使用该词汇。
分词解释
银
yín
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子。~杯。~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币。~锭。~洋。~钱。~圆(亦作“银元”)。~号(规模较大的钱庄)。~行(hāng )。~票。3 像银的颜色:~白。~发(fà)。~河(亦称“天河”、“银汉”)。~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 垠 ”,边。5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